第84部分(第1/4 页)
了,也是到了自己出手的时候了。他决定快刀斩乱麻,不给他们任何反水的机会。
王风想乘坐快客去天津,所以他打车来到S市北站,下了车,站在车站广场上,仰望巍峨耸立的北站,才发觉这座城市其实很大,大到你站在街道上,会感到自己十分渺小。
在王风的心里,评论一个城市的规模,火车站、汽车站的建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轰隆隆滚过的车流,背着大包小包的旅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学生、农民工~,他们都是一副行色匆匆的样子,铁路警察拿着话筒在喊,让那些进候车室的人们保持秩序,以免拥挤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停车场上,各色名车应有尽有,尤以出租车为多,车里没有人,司机们走进人群里去拉客,个别司机急于有的人着急,都上手去拽人家了,这也是车站广场的一大特色。那些下了火车的人们走向站点,一辆辆的公交车,停下又离开,这座城市对于这些人既是陌生的有事熟悉的,陌生是因为他们刚刚走进这里,他们或许是中转的过客,或许是游客,或许是打工者,他们还没有真正融入这座城市,熟悉是因为他们原本就生活在这里,只是刚刚才外地返回来,家才是城市里漂泊过后的最终归宿。这座城市有着古老的过去,从北站出发,往西南方向走约一公里,耸立着一座两侧三层、中间拱起几十丈高,以半圆形屋顶为特殊标志的,融中西建筑特色于一体的高大楼房,这座在S市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坐标性的宏伟建筑物,就是建于上世纪20年代后期,如今被S市人俗称为老北站的L省总站,它由于新北站的建成而被停用。
时间步入21世纪,S市“老北站”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显眼了,它几乎被周围的高楼完全淹没,原先的铁路也被东西快速干道的高架桥取代。兴修老北站是个浩大的工程,据说当时是联合了几位商人的资本才得以如期完工。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老北站毗邻北市场,饭馆、旅店、茶楼、戏院、浴池、电影院遍布其中,车站前到北市场一带就成为当时S市最热闹的所在。解放后,老北站继续发挥它的功能,并与当时的S市南站成为山海关外最重要的两个特等站。由于老北站地处S市区中心,铁路线与黄河南大街平面相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机动车的增多,严重影响了车辆及行人通行。所以,改革开放后,老北站被列入沈阳铁路枢纽改造规划中,计划修建新北站。于是,来往于老北站的列车一年少于一年,处于待迁状态。上世纪80年代末,老北站停止办理了一切客运业务,它作为车站的功能至此结束。
新北站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车站主体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车站部分共3层,有4排自动扶梯、7座高架候车室以及6个高站台,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运站。这座城市也因这车站的宏大而衬托出其庞大的气势,这种底蕴不是哪一个新兴城市能够比拟的。
在一条街道里面的一个售票亭,买了一张快客车票,利用等车的这段时间,他也像大家一样,坐在一块石头上,看着街道上往车站广场走的人们,他们手里拎着大包小裹,脚步快速迈动着,恨不得三步并作两步就走进站台里面去。
望着这些人们,王风的嘴角泛起笑容,他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清闲了。
【第2章 餐馆密议】
下午3点左右,车子驶入天津火车站附近的一条偏僻的街道里,下了车,王风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小白楼。他和小雷小电约好,在小白楼的一家餐厅见面。
出租车司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现在大多数的天津人都讲汉语普通话。但是,相当一部分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仍然操一口地道的天津话。天津话语势直快,抑阳分明、节奏明快,并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许多天津人都在与时俱进,他们积极地学习外语,其中学英语的居多,学习日语、俄语、法语、韩语的也有。作为出租车这种服务性行业,说普通话是相当普遍的,王风和司机的交流并不困难。
王风有个习惯,坐出租车从来不坐副驾驶位置,他一般都选择坐在司机的后面位置,这是一般的乘客不会选择的座位。特种兵出身的王风,不知自己为何会有这种本能的选择,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自己在失去记忆的那段时间里一定是这么选择的。就连这位40岁左右的司机都很奇怪,乘客不坐副驾驶位置却坐在自己的后面,怕出事威胁到他?自己开车的水平很高,即使自己的水平一般,在白天车流拥挤的大街上,车速不快,也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这个小伙子很谨慎啊。
司机并没有多想,迅速将车融入车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