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页)
就串了个璎珞,老祖宗您瞧好看吧?”
静和大长公主就拿了眼镜细看,笑道:“我们家璐儿的手也巧了。”
周宝璐抿嘴笑:“瞧着爹爹这阵子高兴,进出都带风,就哄着爹爹,再给一匣子好珠子,爹爹已经答应了,回头串朵花儿给祖母带。祖母一带上,保准年轻十岁!”
又转头对张氏笑道:“伯娘也有。”
静和大长公主笑着说:“璐儿这嘴就跟抹了蜜似的,最会哄人,也就在跟前,就能多笑笑。”
张氏笑道:“这就是璐姐儿的孝心了。”
正说着话,陈氏便进来了,先给静和大长公主请安,静和大长公主说:“身子不好,只管屋里歇着就是了,不必讲这些礼。”
陈氏笑道:“两三天没过来,也要过来问问母亲安好,另外还有一件事。”
静和大长公主就叫她坐了,陈氏才说:“这身子不争气,平日里不能伺候母亲,也不能服侍世子爷,一想起来,心里头就不好过。母亲有大嫂有弟妹服侍,都是我比能干百倍的,好歹还能放心,只是世子爷那里,身边也没个像样儿的,都是些着三不着两的人,任事不懂,瞧着实不成个体统,这两月趁在这里,就留了心,寻了个好家的女儿,才十七岁,原是身家清白的,因家里遭了难,吃不起饭了,又要养兄弟,愿意卖身进府来服侍世子爷。瞧着模样儿是好的,又懂事,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且身子骨儿也好,是个好生养的,就想着抬进府里来,服侍世子爷,母亲说可好?这会子已经带了来,母亲瞧瞧,若是果然好,这就给母亲磕头,若是不好,就依然送出去。”
静和大长公主听了就笑道:“你看中的,自然是好的,就叫她进来瞧瞧。”
立刻就有丫鬟带着顾姨娘进来了,周宝璐这才见到这位顾姨娘,果然模样儿算不得顶好,放屋里也不过中等,只是身若弱柳扶风,娇娇怯怯,叫人怜爱。
顾姨娘跪下给静和大长公主磕头,静和大长公主问了几句话,无非是家中长短,顾姨娘早按商量好的话一一回了,周宝璐听她言语文雅,举止温柔,觉得这人选果然不错,静和大长公主也已经点了头,对陈氏道:“倒是个好孩子,就带去屋里,赶明儿挑个好日子,摆几桌酒,也明公正道的收了做二房吧。”
陈氏忙笑应了,顾姨娘也磕头谢恩,静和大长公主又说:“你们屋里的事,我也不愿意多管,只要们夫妻好了,就欢喜了。”
陈氏还没听懂,周宝璐却是明白了,静和大长公主心中明镜似的,只是装糊涂罢了。
她就吐吐舌头,轻轻笑一笑。
又说了几句话,周宝璐就扶着陈氏,领着顾姨娘回芝兰院去,静和大长公主才笑骂道:“这丫头,花样倒是不少。”
张氏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并不敢多话,静和大长公主才问她:“明哥儿如今当值可累不累?跟他祖父,他三叔父都说了,多看顾着点儿明哥儿,也多嘱咐他,这么大了,少淘气些。”
张氏笑答道:“是,平日里也常说他,如今瞧着他还好,大殿下随武安侯世子学着理事,常去武安侯府与世子商量事情,跟他说了,都是一家子,去了武安侯府多去给世子并世子夫请安。”
静和大长公主满意的点头,这个儿媳妇虽然言语不多,眼里是明白的,武安侯府值得结交的也就是世子一系了,其他的,就是侯爷也要靠边站,当个菩萨供起来罢了。
如今府里的大盘子已经定了下来,而几位皇子之间也已经选定了要辅佐的那一位,静和大长公主明白,已经到了心无旁骛的挣这个拥立之功的时候了,而这个时候,她的政治嗅觉已经敏锐的隐隐意识到,除了周安明的培养是镇国公府的未来之外,十三岁的周宝璐或许还更重要些。
虽然这些年渐渐的权力圈顶端边缘化了,可是这一辈子这些事中打滚的经历却是抹不掉的,那一日圣上对她的态度,尤其是对周宝璐的态度,以及随即而来对周安明的旨意,都意味着,皇帝并没有等着他们家的表态,就已经给他们家定下了今后要走的路。
这是非常罕见,非常不合常理的。
这种不合常理往往指向着一个更大的不寻常,意味着一个更加强硬的理由,而这答案呼之欲出,便是老道镇静如静和大长公主,也不由的激动的手都发抖。
很快,宫中再出旨意,朝廷念静和大长公主年高,公主的仪制外,再赐四名宫女,均是由尚膳局调理出来的,通医理,擅调养的高手,赐予静和大长公主颐养天年。
那一日,皇长子萧弘澄亲自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