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房地产在北京红红火火的时候,珠宝城的生意也火的不得了。肖梅正是借着二哥的举荐,抓住了这样大好的机会,才让她手头的资本快速翻番。可现如今北京的房地产迅速衰退,国家整个经济呈现下滑的势态,珠宝这样的奢侈品行业也正经历着一场大洗牌的淘汰机制。
这样的淘汰是残酷的,也是现实的。
阿威的二哥是在北京上的大学,他的同学有很多都在政府部门和银行工作,有很多消息他都能比其他人更早知晓。去年五月份的时候,珠宝生意开始有所下滑,到了年终的时候,他就自己做了一份年度报表分析,思考了两个晚上后,他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定。
他决定关掉莲花桥和公主坟的两个分店,把六家分店的规模缩减成四家。这六家店都是他一个人辛辛苦苦打拼来的结果。
说起这个二哥,确实是个业界的传奇。他父母大半辈子在乡下种田,从未出过小县城一步。他们家真是家徒四壁,他和他大哥当年上大学的钱还是跟阿威家借的。大哥在厦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二哥学的是金融学。大哥毕业后留在厦门,找了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眼看大哥都快三十了,家里连办酒席的钱都没有。二哥毕业后留北京,为了生计和债务,他在市场卖过鱼,在公司上过班,最后是在潘家园摆地摊发了点小财,就怂恿阿威老爸到北京来投资玉石珠宝行业。本来小吃行业竞争就大,全家四口人全投进去了,累死累活一年也不过是二十来万。阿威老爸左思右想,再加上实地考察之后,算了算自己手头的钱和开珠宝古玩店的利润,最后还是下定决心让阿威先到北京学习三个月再说。
那时候二哥靠着两年摆地摊的钱,在珠宝城里租了一个角落的小店面,生意却非常红火。他急需阿威的资金,从阿威来北京的第一天起,他就把珠宝最基本的知识跟阿威说了,进货的时候也带着他。
阿威在这儿学了三个月,二哥真的把他的看家本领的一半都教给了阿威,阿威现在凭肉眼也能判别翡翠和和田玉的真假了。当时翡翠的价钱在北京城里正炒的火热,很多人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从几十万的资金变成了百万富翁,这中间的利润的确是非常诱人的。
阿威经过这三个月的考察,他确确实实看到了二哥这个角落里的小店,每天的净收入都是几万的。阿威是个正常的男人,他上有老下有小,这样的店一年的利润是自己干小吃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利润,他能不动心吗?
肖梅知道阿威这人容易受人蛊惑,她决定带上儿子亲自去考察一番,再下结论。肖梅的到来,着实让二哥他们有些着急。阿威从小和他一起长大,他对阿威的性格了如指掌,想说服他太容易。但这个肖梅,十三岁就出社会打工,她能从山沟沟嫁进阿威这样的富裕家庭,足见这个女人的厉害。
二哥他从不轻敌。
果然,这个只有小学毕业的女人却是个活算盘,什么事儿她都算的一清二楚。肖梅来了一个月之后,确实发现了这个行业让人垂涎的利润,可毕竟是合作,有些事情该说清楚的就得摆到台面上说。
肖梅和阿威手里仅有的是资本,可二哥手里有的是进货渠道,过硬的专业知识、稳定的客源和人际关系。这场合作,注定肖梅和阿威要吃点亏。
最后他们商量的结果是:二哥出二十万,肖梅和阿威出六十万,店里进货的时候二哥必须带着阿威一起,账目由两家共同管理,利润平分。
他们拿着这八十万,租下了这个珠宝城最佳位置的店面。当时进驻这个珠宝城的人并不多,二哥是第一批进来的人,他和珠宝城的老总彼此非常熟络,没几顿饭的功夫,便把这个最佳的地理位置拿下了。
他们四人欢欢喜喜地把店面好好装修了一番,不到三天就正式开业了。
放眼望去,这整个珠宝城的实力,就属他们这家最强。可这开业不到半年的时间,肖梅就要求退股,利润均分。
原来肖梅从新店开业以来,二嫂一个人操控了店里的财政大权,只让肖梅像个售货员一样打杂,账本和利润,二嫂一概不让她经手。二嫂说了:“你们确实是出了钱,可这个店注册的法人用的是我的名字,你们到时候只管拿利润就行,其他的就不用你操心了。”
“你出尔反尔!”肖梅大喊起来。
“这里是商场,不是你的小吃店,学聪明点儿。”
肖梅早知道钱不是那么好赚的,他们合作前,她专门请律师帮她写了一份合同,二哥也签字了,只要她想退资,哪怕去借,二哥也得借来给她。
这种窝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