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颤颤巍巍地拉了儿子的手,“说,英娘生的是啥?”
“爹,英娘她……她生的是……是儿子。”
李老爷子混沌的双眼立刻放出光芒,“好……好……李家有后了……呵呵……嗝……”
“爹!爹!”
“老爷!老爷……”
一口浓痰哽住了他的喉咙,李老爷子最终含笑而去。
老夫人想着心里又是一阵难过,试了试脸上的泪。儿子在外征战多年,十二年前在外面收了房,因生了李家的子嗣而抬了姨娘。自古忠孝两难全,直到这一年战事总算平稳下来,便令一直推三阻四不肯回府的儿子带了姨娘和孩子回来,本想着这回总算是儿孙满堂,却不曾想那个让她心心念念的孙子竟是个女娃儿。这怎能不让她伤心与气恼。
老夫人渐渐止住了哭声,朦胧着泪眼朝向半天也没出一声的“孙子”望了过去。
若不是昔哥儿淘气从树上摔了下来,求了太医院的胡太医过来问诊,也不会发现昔哥儿原是个女儿身。
“儿啊,明天你打算如何回了皇上?”老夫人收回目光,忧心地看着跪在面前的儿子,到底是心疼儿子的,伸手扶他起来,又对着夫人、姨娘道,“你们也别跪着了,都起来吧。”
“唉,实话实说罢。去国子监读书是多少人求之不来的,只是这样一来,可惜了。。。。。。”李老爷叹了一声,多少带着点惋惜。
夫人埋怨道:“老爷也是,皇上找您说这事儿的时候,您就该回绝了。”
姨娘扶着夫人坐下,自己则立在一侧。
“那可是去国子监读书。。。。。。昔儿的算学确实出众,要不然皇上怎么亲自过问此事。”李老爷眼光闪烁。
李昔一直竖着耳朵听这边的动静,听到这儿,她的眼珠子转了转,脑海里想着以前看过的史料,这国子监入学年龄最小的也要满十四岁。李世民把李道宗唯一的儿子破格提到国子监读书,不外乎是皇上对战功赫赫的父亲一个小小的体恤。
国子监,国子监?她的眼睛一亮!怪不得李老爷的说可惜。那国子监是什么地方,多着去了的皇亲国戚豪门旺族的子女。作父母的谁不想将儿女送进去,将来也能谋得个好前程。与其留在家里绣绣花弹弹曲的,不如去国子监读书的好。
“爹,女子不可以去那里读书吗?”李昔翻身下了床,趿了鞋子走到李老爷面前。
李老爷仔细打量了她。自打女儿从树下掉下来后,性子倒有些稳重了。见她不象是摔傻了在说胡话的样子,他抚了抚她的头,很是慈爱的说道:“当然不是这个缘由。唉,外人只道你是李家的长子却不知你原是女儿身。如今身在长安城,耳目众多,若突然变成了女儿身。这让为父如何对人交待,皇上那儿便是一关。”
对于女儿这次坠树,他多少有些自责。当初若不是怕老母伤心,硬把她留在自己身边当儿子教养,养成了这副无拘无束的野性子,也不会有今天的祸事。
“老爷不说,皇上也不会知道。”姨娘小声嘀咕了句,不料,立刻被老夫人厉声骂道,“糊涂!你当皇上是什么人?昨天胡太医这么一走,皇上那边能听不到风声吗?”
姨娘闭了嘴,向后退了两步,垂头不语。夫人的眼中闪过一抹快意,轻扯了下唇角。
“这事儿有这么难吗?父亲明天只管向皇上说,李家姨娘生的龙凤胎。胡太医看的是李家的二小姐,不就得了。”李昔撇撇嘴,心想着李家人就是太老实了些。
“你倒是会说,这不是明摆着欺君吗?”夫人用眼睛狠剜了她一眼,冷声道。
“瞧母亲这话说的,我还能害了李家不成?”就知道夫人看她不顺眼,到底不是亲生的,始终差了不止一截,“父亲当然要与皇上说实情。以父亲的身份与战功,皇上自然会有所思量的。”
“你是说,让皇上帮着李家圆谎?”李老爷摅了摅胡子,沉吟道。
“老爷,这事儿不能听她的。一个小孩子家能懂些什么?就算皇上愿意,将来若是让别人知道了,这可怎么办?若昔哥儿身份还在,将来如何娶妻生子?”夫人满脸的不赞成。
老夫人沉默了半晌,道:“昔儿说的也不无道理。皇上若是愿意,便是对李家的恩典。论起来,我们家与天家也是同宗。这点忙,皇上若有心,不会不帮。只是。。。。。。。”说到这儿,她抬眼看了看面前的两个儿媳,眼中带着极深地腹怨;“你们也要争点气给李家留个后,若真贤淑,便帮着自家老爷收几房丫头。李家的香火可不能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