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恕奥殉膊势薄薄�
例如,在巴菲特的整个投资生涯中,一共经历了4次股市暴跌,1973、1974年的美国股市大跌,1987年的股灾,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破灭,2007、2008年金融海啸。不难看出,股市跌得越厉害,巴菲特的投资回报业绩相对来说越高,性格因素在其中起了较大作用。
巴菲特1956年开始独立管理投资,到1966年整整10年过去后,他赚了倍,而同期股市大盘只上涨了倍。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股市大盘上涨了40%,许多股票的市盈率高达50倍以上,这时候的巴菲特反而忧心忡忡。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再也找不到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值得自己买入的股票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钱交给他管理,并且怂恿他追加投资,一致看好股市还会继续上涨。
难能可贵的是,巴菲特的头脑并没有发热,他及时请教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后,决定不但不再接受新的投资,而且把原来管理的资金全部退还给投资者,彻底解散了巴菲特有限公司。
令巴菲特没想到的是,公司解散后的1970~1972年间,股市大盘又继续上涨了40%。更难能可贵的是,巴菲特竟然眼睁睁地看着它上涨,什么事情也没做。很容易想见,如果他这时候继续追涨杀入,结果会怎么样?而这正是中国股市中最常见的一幕。【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投资者的性格与他在股市中坚持什么样的投资态度密切相关。而他自己在股市投资中的策略、方式,尤其是面对股市暴涨暴跌时所采取的态度,更能说明这一点,让人不得不佩服之至。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逢高抛出并不违背长期投资原则
我相信这些合约总的来看是会盈利的。我们总是喜欢用短期收益的较大波动来换取更大的长期收益。对于衍生品我们也是这种态度。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每一位投资者的性格天生就不同,但要学会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这一点是相同的,其中就包括用短期波动换取长期收益。
在巴菲特看来,主张长期投资的他历史上曾经错失过许多用短期收益的较大波动来换取更大长期收益的机会。他在伯克希尔公司200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不无检讨地说,对于伯克希尔公司目前手头上持有的这些投资组合,他既不感到特别兴奋,也没有持负面看法。虽然2003年这些企业的内在价值都有长足进步,可是在股市泡沫化期间他没有出售这些股票,或许是一个重大错误。他的意思是说,既然这些股票的内在价值都已经得到了充分反映,而4年前这些股票的内在价值远远低于其股票价格时,自己却没有抛出,现在看真是不可思议。
巴菲特用短期波动换取长期收益,常常体现在他的某些“小动作”上,这样的投资项目短期、长期投资两相宜。例如,巴菲特2008年投资中国比亚迪公司的案例就一度存在争议,实际上在这其中就反映了巴菲特的这种考虑。
与动辄投资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相比,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公司只用了大约2亿美元资金。这起收购案如果是巴菲特本人的主意,很可能是巴菲特在赌2009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党人巴拉克·奥巴马会当选。
在巴菲特看来,如果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上台后很可能会出台一系列开发新能源的政策,这就意味着对电子、电气生产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既然奥巴马现在已经当上了美国总统,这表明巴菲特所赌的第一步棋已经赢了。
参照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中国A股市场上的投资者同样应当坚持严格的投资纪律,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不为周围环境所动。在股市一路下跌过程中,注重考察企业内在价值,多多阅读上市公司财务年报。
因为在巴菲特看来,股市上涨时上市公司财务年报中多有虚假成分。这时候的报表业绩中“必须”含有水分,才能符合投资者对其股价不断攀升的心理愿望。相反,当股市下跌时,财务年报中反映的数据真实性更强,更便于投资者评估其内在价值的高低。
投资者如果找不到值得投资的股票,那就握有现金,等待最佳入市时机来临。在一片市场恐慌中,当股市急跌后大胆介入抄底,无论从战略眼光做长期投资还是短线炒作,都是很不错的办法。
那么,这时候怎样来具体选择行业和股票呢?如果按照巴菲特的选股思路,在金融海啸影响下,中国A股市场上应当优先考虑金融行业、消费品行业、医药行业、交通能源行业,尤其是其中的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