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2/4 页)
于是,在场的诸众尽皆举杯共祝,这送别之宴,便在和谐的气氛下结束。
先是送走了鲁肃一行,接着又送走了孙尚香,陆口城的喜庆气氛结束。三天之后,在经过数番商议之后,诸人皆散,按照事先之计划各自行事,准备北伐之事。
此番北伐的首要目标,自然便是曾经的荆州治所,襄阳。
如果说江陵关乎荆州之安危,夏口关乎南郡之安危的话,那么襄阳,不仅仅关乎整个荆州的安危,更关系到整个天下的大局。
这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南部,通过汉水与长江,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而由南阳盆地,可以北出中原,可以西入关中,还可经汉中而联络陇西,而作为南阳盆地南大门的襄阳,其战略意义自是不言而喻。
而今襄阳为曹操所据,则相当于汉水上游之势尽为曹操所得,南郡、江夏等荆州腹地,尽皆暴露在曹操的兵锋之下。若能夺取襄阳,则可依托汉水作为荆州北部的防线,在拥有水军优势的情况下,荆州所受到的来自北面的压力将大为减轻,而且还将为江陵、夏口等地争取到更为广宽的战略纵深。
其实,就算没有此番汉中局势的影响,攻取襄阳,全据荆州,那也是满足《隆中对》中主力出关陇,偏师攻宛洛的必备条件,所以,无论如何,攻取襄阳都是势在必行。
然而,一场战争的发动,事先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就兵力而言,在陆口以及夏口提防东吴的近两万人马是不可以动用的。其余留守江陵、公安以及南四郡的兵马,加起来也有两万余众,因此,此番北伐,关羽所能动用的兵力极限最多不到四万。
虽说这个数字,与《三国演义》中动不动就八十万、七十万的天文数字相比非常之逊色,但事实上却是,这已经是一支可以用“规模庞大”来形容的大兵团,要知道,当年的赤壁之战,曹操真正用于赤壁战场的,也就只是七万余人而已。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四万人的大军在集结这时,身负督调粮赋的蒋琬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从荆州各处粮仓转运粮草。
在诸葛亮入蜀后的这几年当中,蒋琬一直作为荆州实质上的最高文官主持着粮赋刑名的政事,这位沉默寡言的荆襄名士,以其务实的作风,短短数年间,将荆州治理得颇见成效。
四方的流民得以安抚,备郡荒芜的田地得以重新开垦,而在方绍的建议下,蒋琬还在洞庭湖一带大兴屯田,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军粮的供给,还使荆州囤积了可供数年之用的余粮。
而蒋琬的这些治理成果,便为此番的北伐,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关羽要发动的是一场堂堂正正的北伐,而非历史之中,吕蒙袭荆州那样的突袭战,而发动这样一场战争,必然要经过大规模的兵员调动及粮草运输,尽管这一切都是在低调中进行,但深入荆州境内的菩魏细作,还是将相关的情报迅速的送往了宛城。
曹操征汉中之前,就对关羽方面的威胁做了事先的安排,留大将曹仁坐镇南阳郡治所宛城,一方面应对来自东三郡的威胁,另一方面可以在襄阳受到攻击时,迅速的予以支援。
当一封封的密报如雪片似的传入宛城之后,一系列的情报都让菖仁判定了关羽是准备趁着魏公西征之际,对襄阳下黑手了。
如果襄阳失陷,则中原许洛之地,将直接暴露在关羽军的威胁之下,襄阳的重要性,曹仁岂会不知。于是,曹仁当机立断,留一万兵马守宛城,自率两万精锐星夜奔赴荆州。
五天之后,蕾仁终于赶在关羽军开拔之前提前赶至荆州,接下来他将面临的是这两万人马如何布防的问题。
襄阳经刘表时代经营十余年,城池数度修高加厚,可谓天下坚城,而城中积粮足以支持数年,城中守将吕常乃是值得信赖的老将,再加上城中本就有五千精兵,如果他将大军进驻襄阳的话,就算关羽来兵十万,亦难以撼动。
但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襄阳位于汉水南岸,而关羽又有水军之利,可轻易的切断汉水,将襄阳孤绝于汉水以南,切断其与北方的联系,如此一来,襄阳便等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关羽则可切断汉水之后,率军攻打城防较弱,兵力较少的樊城,倘若樊城被攻破,关羽便有了立足之地,以此为据点,从容的阻断南阳而来的援军,则襄阳便将陷入绝境。
因此,在经过权衡之后,曹仁决定亲率一万七千余众,坚守汉水北岸与襄阳隔水相望的樊城,而只给襄阳增加了三千的兵力。
这样布防的好处是可以确保樊城万无一失,而襄阳依仗其坚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