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1/4 页)
给贵国提供这些新技术,是冒着很大的危险的。当然,我也不瞒大人,我这样做是想获得利益。”
“这个我知道,当然,对于阁下的要求,我刚才就说了,我会尽力满足”。
“既然首相大人如此真诚合作,我也痛快些,只要首相大人能够给我以下条件,这两项东西就是贵国的”。
“请阁下说来”。
“这一,英国和我华夏皇国结成永久同盟国,当任何一方遭受入侵时,另外一方都有义务为这方出兵,直到打败入侵者;二,提供给我国月产布匹一万皮的纺织机器和一千吨钢铁,并提供相应技术人员;三,一次性支付二百万英镑(一英镑相当于三两白银)给我国,作为报酬;四,由贵国给我国建造和训练一艘铁甲舰,平时归贵国供给,战时由我国自己指挥……”
以上四条,如果放在平时,坎宁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但现在坎宁十分清楚,如果不在海上重新找会霸主的尊严,那么英国就不会有出路,而要找回尊严,铁甲舰和大炮是最重要的决定因数,虽然旻宁的条件十分苛刻,但最终双方还是达成协议,只是在第三条上,两百万变成了一百万。
这样的结果,对于旻宁来说是十分满意的,就他的皇城来说,在建设起初,旻宁就十分清楚,以后一旦和国内决裂,那么想在海上和国内兜圈子是不可能的,因此,旻宁和皇城的位置选择在非洲内陆,只通过长长的河流和外界联系。这四条协议中,对旻宁而严,第一条和第四条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旻宁清楚,英国人现在要想在海上找回以前的地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时也是天真的。而旻宁这次换机器,筹资金,完全是为了在地理位置上再补上一条,自给自足!
在旻宁和英国成功达成协议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回皇城,去建设他的华夏皇国。按照旻宁以前的打算,本来还想去法国走一遭,顺便用技术换点东西回来。直到来到英国后,旻宁才知道,拿破仑的大陆政策总有一天会和朱涛的西征宣传搅和在一起,到那时候,双方产生矛盾那是再自然不过。而英国,由于孤悬海外,有可能不会成为朱涛的目标,因此,现在拉上英国,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况且,自己带出的新东西并不多,为自己留点也是旻宁的打算,毕竟,时代在变,新东西也在不断的产生,谁知道今天的盟友会不会成为明天战场上的敌人,这一点,谁都说不清楚。
当然,旻宁有旻宁的打算,坎宁有坎宁的计划,在他看来,要不是现在财政紧张,坎宁可能答应给旻宁的筹码还要高,毕竟,让中国人自己和中国斗是坎宁非常愿意看到的。现在,只要国内把这两项新技术尽快消化吸收,依靠以前积累的财富,等有一天,在蓝蓝的大海上再和中国人一决雌雄!
就在英国人正积极备战的时候,海峡对岸的法国人和他们的伟大皇帝陛下拿破仑也没有闲着,虽然,这次出兵五十万远征俄罗斯,从各种情况来看,这次出征都必然充满危机。寒冷的天气,不高昂的生气,西班牙人的反抗,波兰人由热情支持转成冷漠,以及俄罗斯人避而不战,引诱自己深入等。虽然存在如此多的矛盾,但在拿破仑看来,征服俄罗斯都势在必行!只是,对于这一切,哪个遥远的东方帝国,是否也在做如此的准备,拿破仑和他的敌人、盟友并不清楚。
第一百一十章 备战
1812年6月的北京异常炎热,雄伟的故宫在这种可以杀死人的太阳光中也显得有些破落,整个老城内除了在马路上奔跑的汽车外,在街道上很少能看见行人,只有新城的建筑工地提醒着游人这里并没有犹如黎明一样静悄悄。
作为胡志民的高级幕僚,逃学经商的李浩这些年来可以说一帆风顺,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还娶上一个漂亮的媳妇,养上一对儿女。今天一大早,李浩就赶到火车站的仓库安排后天发往中帐的货物,到中午时才准备停当。下午,他还得去参加一个募捐活动,这几乎是李浩每月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按照胡志民的安排,同时也是在政府的提倡下,胡志民每年都会把纯收入的一半捐出来,作为慈善基金,在以胡志民为代表的一些大商人的带领下,整个中国的资产阶级在完成原始资本的初步积累后,已经开始把更多的收入投入到回报社会的行动中来。但由于天气实在太闷热,加上回家的路有些遥远,李浩只好把自己的汽车停在一个茶馆前,准备在这里解决温饱问题。
分为上下两层的茶馆里的人并不多,李浩要了一个楼上雅间,就近买了份京都评论,点上几个小菜,放下佩剑,慢慢的吃起来。李浩在稍微填饱肚子后,开始边吃边看报纸,对于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