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梅青说:“您过奖了!只是充充电而已。”
“有这种想法就不错,听说你在家电脑公司上班,怎么样?”
“还行吧。”
“嗯,那就好,工作也要好好干,你来北京几年了?”
“两年多了。”
“一直在这家公司吗?”
“舅舅,你查户口呀。”赵晓忙打断他舅舅的话,怕揭了梅青的伤疤。
“我做长辈总得关心关心你们嘛,老赵你说对吧?”舅舅对赵晓父亲问道。
赵晓父亲笑道:“呵呵,难得舅舅这么关心呢,晓晓这孩子,真不会说话。”
赵晓见父亲这样说,也不好多说了,关心地看着梅青。梅青的确不愿提以前,心里有些不舒服,随即又编了个谎话:“以前在中关村一家公司。”
“公司干什么的,叫什么名字,看我听说过没有。”
“也是卖电脑的,叫兰德公司。”梅青随便编了个名字,中关村里那么多家公司,他不会都知道吧。
“噢,还真没听说过……对了,今晚没事吧,你雅芬姐他们也在,要不吃完饭咱们去唱歌放松放松,喊几声革命号子。”舅舅说着转了话题。
舅舅话音刚落,表姐就举手赞成,表姐夫没意见,赵晓当然也乐意。舅舅问赵晓父亲去不去,赵晓父亲见众人都同意,笑着说好。舅舅于是打了个电话吩咐人安排地方。
吃完饭,一大家人到了个休闲中心,有人给他们安排了个大房间,舅舅口里说太浪费了,身子却在沙发上坐了下来。服务员端上茶水果盘点心后,赵晓舅舅发话了:“来来来,各位同志们,放开嗓门唱吧!哈哈哈!”
表姐笑道:“爸,给您点首《乌苏里船歌》?”
舅舅眼睛一瞪:“嗨,你这孩子,《乌苏里船歌》怎么啦,不比那些爱得死去活来的要好?”
表姐做了个鬼脸,点了首《有一点动心》,拉着丈夫对唱了起来。舅舅故意摇了摇头,赵晓见状,点了首《夫妻双双把家还》,等表姐唱完,抢过话筒塞给了舅舅舅妈,舅妈笑道“这孩子!”还真唱了起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舅舅马上接了句“绿水青山带笑颜”。
赵晓也给父亲点了些老歌,又给梅青点了些歌,当然少不了林忆莲的,一家人唱得挺开心,玩到11点尽兴而归。
冬天的夜晚特别冷,梅青坐在开空调的出租车里也情不禁打了个冷颤。
二十三
唱完歌第二天仍是休息日,大家都不用上班,于是表姐叫赵晓和梅青陪她去买钢琴,她想让女儿恬恬学钢琴,舅妈以前在文工团工作,所以把表姐培养成了舞蹈演员,表姐看来也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懂艺术的人。赵晓母亲是从事审美教学的,赵晓是学画画的,这一大家人看来和艺术有点渊源。梅青暗自庆幸自己还会弹点钢琴,否则和他们家人差距太大了,不过梅青心里也明白,不论会不会弹钢琴,她和他们还是有差距的,而且是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还有很多有形无形的东西把他们隔成两个阶层,两个世界。
表姐叫上梅青主要是因为听赵晓说过梅青会弹钢琴,梅青在琴行里选来选去,最后看中了一款外观典雅,音质优美,价格也适中的“星海”钢琴。但是“星海”钢琴产自北京,表姐不喜欢,她比较喜欢欧洲的钢琴,觉得西方人对音乐的奖赏力比中国人强,而且钢琴本来是西方人很早以前就喜欢的乐器,制作工艺一定比中国人先进。梅青觉得其实给几岁的孩子买架琴练习没必要非得买国外品牌,而且又贵,但表姐执意要给女儿买自认是“最好的”,梅青也不好多说。最后导购给表姐推荐了一款瑞典品牌但由东北钢琴公司制造的“诺的斯卡”钢琴,梅青试了试,音质也很不错,价格比她选的那款“星海”钢琴要贵不少,但表姐还是选了这款。只要是国外品牌她就喜欢,哪怕人家只不过是借了那张品牌的壳,实际仍是中国人制造的。她这种购物心理就像很多人去商场买衣服一样,凡是外国的牌子都是好的,不管它实际上是东莞制造还是天津制造,只要打上了意大利法国品牌标志就是国际牌子货,就是好东西,穿在身上恨不得把颈后的商标扯到胸前来,让所有人都看到它的牌子。
()
梅青在琴行里看着各种各样的钢琴,无意对赵晓说了句“真想有架属于自己的钢琴”。她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没过几天,她下班回家就看到客厅里摆了架钢琴,正是那天在琴行里看到的那款物美价廉的“星海”钢琴。
梅青觉得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