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1/4 页)
我听他说话口气,竟然不是把矛头指向孙虑,而是另有所指,一面急思其间缘故,一面询问道:“妖人是谁?”
“这妖人自然是司马懿。司马懿为曹魏余孽,假意降吴,却是为了自己一身之利益。二殿下孙虑受其所蛊惑,被其爬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傅之位,东吴乃有此难。陛下若除司马懿,陆逊愿从调遣。”
原来如此。陆逊一番话,意思再明确不过。诬陷季汉,陷害孙登,毒害孙权,皆是司马懿所为,季汉的目标应该是司马懿。若把目标对准整个东吴,陆逊是不会同意的。在他看来,孙登和孙虑大约还是兄弟情深,内部问题,不想由我这外人插手吧。不过这样话,也正式他所当说的话。他把这意图当面说出来,更显得他君子风度,磊磊大方。
把陆逊让进御帐,赐他坐下,我颇有些散漫的居中侧坐,笑问道:“伯言,朕早知你是天下绝顶的人才,眼下东吴为孙虑所盗,动乱不安。孙虑又处心积虑想要制你于死地。降汉如何?朕保你不失三公之位!”
陆逊正色道:“陛下打算乘火打劫不成?若陆逊不降,陛下会不会摔杯为号,将陆逊斩于帐下?”
我随手拿起一个杯子抛在地上:“你看,朕的刀斧手们耳朵不是很好,我们说话,也不会传到任何地方。”
陆逊道:“陛下美意,逊多谢了。只是忠臣不事二主,还望陛下见谅。”
我虽早知如此,却也还是有一点失望,又见帐中气氛有些尴尬,笑道:“伯言,你是我母后的侄婿,与朕乃是至亲。不必拘束,到朕这里便如到家一般。朕只问你,眼下你打算如何?”
陆逊见我不以庭礼相待,也不换下端容,长跪道:“此事其实简单。只要季汉帮我逼司马懿就死,我必可代季汉洗却怨情。”
我笑,他这便宜也占得太大了吧。几句话就把他求我的事变成了平等的合作关系。我笑道:“伯言所言的是正理。此事乃是家务,非为国事。不过,你离开宛城之后,我怕宛城盗贼蜂起,祸害百姓,所以请孔明酌情处理。孔明也怕宛城乱了不好,便派诸葛乔和郭淮去代管了。待你回军之时,我们肯定会让出来,这你却不用担心。”
陆逊一愣,随之一笑:“既如此,逊多谢陛下美意了。”
恩,果然是拿得起放得下的英雄。这么大个荆州,说放弃,就放弃,不以一城一地之得失而乱了心境,误了大事。
我笑道:“来,我给你引见几个人。”一拍掌,廖立,姜维,庞德,石韬,王平诸人鱼贯而出。我指着他们一一引见,并道:“今后,诸位就要并肩作战了,还要多亲多近才是。”
陆逊凤目一闪,温然笑道:“并肩则是,作战么?何必要动那样大的肝火?”
我笑道:“若对司马懿呢?”
陆逊大笑:“正是。”
说起来,我本来的矛头是对准孙虑的,但是陆逊却执意要对付司马懿,他认为司马懿才是幕后的黑手,一切皆因司马懿而起。我心下道,正因为司马懿是幕后人物,才更应该保护起来,而不是杀掉他,没有一个司马懿在其间,东吴哪里会乱成这样。但是在眼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取得陆逊的支持,我也愿意先借陆逊之手收拾了司马懿,没有了司马懿,则孙虑不过是一头乱冲乱撞的野猪罢了,就他那几颗獠牙,还伤不到任何人。
当下,陆逊提出了连环三计。
第三部 天回北斗照中州 第八十七章 巧妙周旋
眼下;孙虑得到东吾武将的全力支持;自立为帝;却以司马懿为太傅。司马懿本是世之奸雄;其智不下曹操;而其阴根犹有过之。孙虑既得东吴之基业;复有司马懿之翼助;雄心勃勃;不可一世。必会虎视耽耽天下;造乱人间。(听到这里;我不由冷哼了一声:〃造乱东吴差不多;旁的;他只怕还没有这个能力。〃听着我森然的口气;陆逊略打一顿;但他没停;继续说下去。)眼下;我主万岁已经驾崩;陛下引季汉诸公来此也是为了吊咽而非征战;既然如此;若是征战难免会被世人说陛下居心不良;乘丧伐国;是为不义之举。为免去这种说法;一切还是由在下出面;只要季汉保持一定压力即可。
在下以为;除去司马懿是当务之急。首先;司马懿是孙虑智囊;除去他就剪去了孙虑一条手臂;其次;司马懿仍是魏臣;在大吴并无人脉;所依者;无非一个孙虑罢了;除他一人会方便一些;再次;司马懿无尺寸之功而官封太傅位在群臣之上;大吴名臣如徐威以下;皆有不服之意;故除司马懿非但必要;而且可行。
在下有三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