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的不高兴。但是,那又能怎样呢!那些人可都是自己的长辈啊!他可没有权利强制人家进行训练。
当天,训练结束后,萧明乾就这事向唐洪生诉苦。唐洪生在刚开始,就料到了这样的情形了。
“明乾,村里的人往过的都是非常安逸的生活,现在你突然要他们投入如此大强度的训练。就像那长达半个时辰的负重20公斤的沙滩长袍,便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一个月下来,能有四十一个人留下来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这里不是军队。他们不是你手下的军士,你也不是掌握将领。没有管束,他们又看不到训练的直接好处,当然坚持不下去。”
“是啊!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利益,更没有感同身受的压力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吃苦。但是先生,周围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海盗,可是悬在我们头顶的利剑啊!不知何时就会让我们付出惨烈的代价。他们难道就看不出来吗?”萧明乾感到相当的失望。
“他们当然看得出来,没人是傻子。但是明乾,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在没有切身的感受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不会这么倒霉。我想留下来的那四十一个人当中,可能有很多是吃过海盗的亏的,至少是家中的长辈有深刻教训的人。”唐洪生也深感无奈。
“哎!还有个原因恐怕是我太小了,虽然因为这几年的事情,有了那么点声望,但是威望恐怕是几乎没有,起不到一点的压迫作用啊!即便是这样,我也不会放弃的。让村里的人多一份保命的力量,村子就多一点安全。”
萧明乾心中的强烈的危机感,让他不敢放弃。在他的心中,他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建立自己的力量,不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满清和欧洲殖民者的时候,自己将可能湮灭的毫无踪迹。
第十章决心发展火枪火炮
“先生,现在我已经认识了大部分的字,所以我想这一断时间暂时先不来了上课了,我想做些其他的事情。”生存的压力,让萧明乾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用在习字上。他想先讲造出些东西,好让自己有一些自保的能力。
“也行!这些小家伙认字都还很少,我也需要将精力多投入到他们身上。更何况,你似乎对四书五经并不敢兴趣。”
这一个月的接触,让唐洪生认识到了什么是神童,几乎可以看做是“生而知之”。但同时,在平时的交流中,唐洪生也清楚的认识到萧明乾对儒家圣典兴趣并不大。甚至有时候,会对其提出质疑和尖刻的反驳。
如果是在大陆的时候,唐洪生会将这样的学生扫地出门。但是经逢大变后,唐洪生自己也对以前所坚持的儒家理念产生了些许怀疑。所以,在萧明乾的条理清晰,论据充实的反驳下,唐洪生很多时候,都接受了他的这些观点。
比如说,有一次唐洪生说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个当前大明朝士大夫所认可的至理的时候,萧明乾便反驳说道。
“如果孔子真的是这么认为的话,那他便是个不把普通百姓当人看得混蛋。但是,孔子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先生,依您刚才所述,此文之伤还有:‘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连起来便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所以,学生从敬重孔子的角度出发,觉得这句话应该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意思其实应该是:诗礼乐是百姓知书达礼,国家安宁的基础,固,如果百姓理解认可诗礼乐,便由着他们依照诗礼乐的准则生活。如果百姓不知道不理解诗礼乐,那么就应该教育他们,使得他们理解认可诗礼乐。
这样的理解才对得起孔子的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称谓。”
这样的辩解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有数次了,而且这还算是好的。有一次,他直接说道:“孔子他又不是神仙,他的话怎么可能就一定适合两千年后的今天。所以,我们没必要把孔子当成圣人,陈语腐言都当成今天的行事准则,也从来都没有人真正的这么去做。”
如果是在现在的大明,就这些个话,他就会被千刀万剐的。但是此时,唐洪生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高兴,有些迷茫反对。但是慢慢的也觉得他所说的大部分还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有些还是不能让唐洪生赞成。
所以,在一个多月的交流当后,唐洪生完全的将萧明乾当成了平等的交流讨论对象。如果不是萧明乾在诗词方面完全还是白痴一样,唐洪生甚至觉得,自己应该拜他为师。现在萧明乾要请假一段时间,唐洪生当然同意了。
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