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灸的|穴道,要配合十二经脉。在座的年轻同学现 在一窝蜂学习针灸,真正要懂十二经脉的哲学原理就要了解 《易经》的十二辟卦。前面我提到过“子午流注”,这个是气 血流动的道理,武术里的点|穴就要配合“子午流注”。依我 的一点点经验,如果把点|穴同针灸原理配合起来,治病可以 不需要针灸,一个指头炼好就可以治病。可惜这一门功夫现 在几乎失传了,这些学问很多流散到民间,甚至到海外去 了。我们中国的医学留传到韩国与日本,这一派汉医普通称 为“东医”。有一部《东医宝鉴》,是韩国、日本关于汉医的 书,很值得一看。
经脉与医道
上次提到古代的小儿科,为婴孩诊病,不是摸脉,只是 拿指头来看,从指头手心的颜色就可以判断病情。又譬如刮 痧,也是一个专学,很多病拿块石头刮一刮,或者是在皮肤 上放一点血,病马上好了。有一位朋友患血压高,他就自己 放血,方法是拿个针在头顶百会|穴,咚! 一下,只有一点点 血出来,人就舒服了,血压马上下降了。这个话我只是讲给 大家听,你们千万不要去试。这个朋友不懂医,是自己乱搞 碰巧成功了。后来我告诉他不如在脚郭放血,在头顶上放血 毕竟危险。
当年乡下这些所谓放血,有一种民间古老的“挑”法, 叫做“挑羊毛疔”。我现在很后悔,当时不肯学,认为这些 是迷信,真可惜!有些老太太不一定识字,看她在病人背脊 骨一块一块地摸,哦!在这里!随便拿针这里一挑,只是挑 破一点点,一抽就有一根白白的毛,抽出来病人就舒服了。 这个东西有些地方叫做发“羊毛痧”,―也有些生疮的叫“羊 毛疔”,一挑就好了。看起来好像很土很俗气很古怪,实际 上是人类文化几千年的经验累积的结晶,原理不需要知道 了,也不懂,但是它实用。
在十二经脉以外,有奇经八脉。这个“奇”,不是奇怪 的意思,这是《易经》的一个名称,双数为偶数,单数为奇 数。奇经八脉就是单数,不属于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六阴 六阳相对的。所以讲针灸的道理,“病在上者,其治在下”, 治疗的时候不一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病在左者,其治 在右”,同样的道理,“病在下者,其治在上;病在右者,其 治在左”。什么理由呢?因为人体的神经以背脊骨为中心点, 是左右交叉的。人体的神经为什么这么古怪?因为人体有骨 节,我们手要扭动,所以经脉会这样转弯。
这个道理在《易经》上有一句话,“曲成万物而不遗”。 老子发挥这个道理,说了一句名言一一 “曲则全”。人体是 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的神经左右交叉,不只左右交叉,还上 下交互,同画卦一样。因此中医才讲“病在上者,其治在 下;病在下者,其治在上”。为什么老年人两腿没有力气, 走不动了?光医腿还是成问题,他的腑脏不健康了,荷尔蒙 分布不平均了,或者是自律神经,或者是某一部分系统有了 问题。光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通的。所以中医原理同 道家、《易经》、老庄、修道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要熟读 《黄帝内经》,其中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再要了解 《难经》,“难”就是问难,一个一个问题提出来,提了 “九、 九八十一难”,讨论最难治疗的病在什么地方,都是医理学 的问题,所以《难经》读了不一定能医病。
这些都同奇经八脉有关系。所谓奇经八脉,指独立于十 二经脉以外的一个系统。普通所讲督脉都认为是背脊骨一直 上来,从尾椎骨开始,一路上来到后脑这个地方。其实不止 上到头顶,也从后面颈部转到脑内。所以上次提到过,同善 社演变到现在的一贯道点窍,乃至很多的旁门左道守窍等 等,它的基本理由是督脉的顶点在眉间这里。实际上是不是 如此,在医学上还是个问题。离开医学,光讲气脉之学也是 问题。所谓任脉就是从小腹开始,下来到男女的生殖部分会
阴,一路上来则到咽喉。还有中间环腰的这个叫带脉,女性 要特别注重的是带脉。 I
()
这里有好几位同学要想考中医,我是很反对的,因为照 I 现在的考试方法,你们都行,都很高明;但是照我的标准, 你连《黄帝内经》都读不通,也解释不了,然后去考医,那 是不应该的。所以有一两位同学考试通过,听我的话不敢给 人看病,宁可开药店算了。因为有几次看病开药,病人吃了 以后没有好,处方拿来我看,他方子开的都对,不过我说不 能那么用的,因为有年龄、性别的不同,你不晓得活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