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3/4 页)
:“万岁息怒,李信不过是一介匹夫,说的都是些混话……”
岂料朱由检将其打断:“快起来,谁说朕要降罪于他了?若如此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朕岂不是成了是非不分的昏君?”
曹化淳心中暗骂高时明,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说动皇帝,顺便给他下了套,自己紧赶慢赶终究还是来晚了一步。口中却连连称:“万岁圣明,万岁圣明!”
李信心中无名火起,自己上赶着来北京勤王,见着朱由检了不但连句热乎话都没有,反而还要被治罪,有没有天理了?
却听朱由检叹了口气,问道:“不知孙阁老如何了?尔从高阳来,可有消息?”
皇帝没有纠结在刚才的问题上,而是询问其孙承宗来。李信原本要爆发的火气仿佛被一盆冷水浇下熄灭,高阳陷落,孙承宗鲁之藩等人下落不明一直不明,两个多月来的努力几乎已经宣告失败,除了山东幸免于难以外,该败的仗一场都没躲过。
“回万岁,草民其时正去山东搬兵,待巨鹿救下卢尚书后,再想北上解救高阳时却是迟了,高阳城如今已经被鞑子烧成了白地,满城百姓不是逃亡,便是被活活烧死……”
殿外太监突然进屋在朱由检身侧一阵耳语,朱由检点头道:“让他进来!朕正打算派人去请!”
片刻功夫一名紫袍大臣步入文华殿匍跪于地,三拜九叩。
“臣杨嗣昌叩见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赶紧免了杨嗣昌的礼,命随侍的太监搬来凳子,赐了座,劈头便问……
第九十五章 戏弄夺军
“朕看城外大军气势如虹,杨卿觉得可堪一战?”
杨嗣昌进宫面圣是辨认豪格的事情有了眉目,刚想汇报却听皇帝没头没脑问了这么一句话。一向非常敏感的杨嗣昌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压力,到底能战不能战,必须体察圣意之后再做出回答,各种念头在杨嗣昌的脑袋中飞速的旋转着。
曹化淳的奏报杨嗣昌已经看过,也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山东军,而是流民所扮。说实话就是这样一群乌合之众能震住鞑子,使其不再攻城就已经是难得的大胜了,若让他们主动进攻鞑子那不是以卵击石吗?可皇帝既然能提出这个问题,必然就有其深意,到底能是不能呢……
“启奏陛下,臣对城外大军不甚了了一时无断,全凭圣裁!”
杨嗣昌最终还是耍了个滑头,他不傻,如果说不可战,必然忤逆圣意,开罪皇帝。如果说可战,战败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到时候难免要背这个黑锅。
很明显朱由检对这个回答不满意,他的鼻腔里几乎是为不可闻的哼了一声,良久终于开口。
“朕意已决,杨卿以内阁大学士兼领城外兵马,三日之内与鞑子决战!”
话毕,杨曹等人顿时目瞪口呆,殿中空气骤然紧张。李信胸中反不如先前激动,朱由检执意如此的动机他已经了然于胸,再看一旁的曹化淳低眉顺眼,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似乎这些事已经和他全没关系一般,心里更是凉了半截,看来此事已经再难更改。
果真,杨嗣昌叩拜领旨,这一回他是奉旨行事,即便败了也有皇帝兜着。御座之上的皇帝朱由检环视殿中诸位将他们的表情与动作一一收入眼中。
此事就算定了,朱由检命杨嗣昌领兵等于收了李信兵权,所有人都对此心知肚明,李信又如何不知,奈何他连武官都不是,人微言轻又有什么资格在这文华殿上发声反对,恐怕连身在殿中都是破格的恩典了吧。
朱由检见再没有反对的声音,轻轻嗯了一声表示满意。
“杨卿可还有要事?”
杨嗣昌这才想起此番入宫面圣的初衷,抬袖子擦了擦额头冷汗。
“启禀陛下,在京的建奴降人有郭罗罗氏、钮咕噜氏均确认李信所带来之人为奴酋长子豪格!”
话音未落,便听稀里哗啦之声,李信微微抬头,只见朱由检腾地站了起来,或许是动作太大,奏章文书被带的散落了一地,“杨卿此话可当真?”连声音都带着些许的颤抖,可见其心情之激动。
“数名建奴降人,均在未被告知身份的情形之下辨认,当属确实。”
杨嗣昌素来持重,不是有完全把握不会轻易的对一件事下论断,既然能如此说,必是已经有了把握。原本对豪格身份将信将疑的朱由检便开始变得激动,打开国以来,太祖、成祖武功赫赫自不必说,此后的皇帝与夷狄征战又有谁能生擒敌国皇储?这绝对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胜利,大胜利。豪格的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