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页)
正化已经能想得到,这些大明将士的下场只有一个。
“京,京观!”
方正化心头猛然一跳,眸子里闪过冷厉的光焰,“你说什么?”
“鞑子在,在垒京观!”
杜之秩木然回答。
何谓京观?聚敌尸,成高冢!
方正化转身扒着女墙向下看去,只见鞑子们将一颗颗明军士兵的首级割下,然后纷纷堆在德胜门外两侧,即是方正化脚下之城门,割剩下的明军尸身则被一字排开垒在首级之后。
城上的京营守军也终于明白过来,鞑子在城下想做的是什么。一时之间,大明军卒们眼眶呲裂,几欲滴血,几位副将更是主动请缨,要出城一战,灭灭鞑子的威风。都被方正化一一拒绝,这就是多尔衮想要的效果,他如此羞辱明军将士,在打击明军士气之外,就是要大明将军们乱了方寸,出城野战。只要出城野战,便中了多尔衮这恶毒的诡计。
强行弹压下将士们主动请战的lang潮之后,一股骚动不安的情绪在京营守军中开始蔓延,已经有人在私下里哄传,提督太监胆小畏战……
转瞬之间,十几座血淋淋京观垒在德胜门外拔地而起,远远俯看触目惊心,成千上万张空洞凝固的明军脸庞仿似对这座城门在进行着无尽的嘲讽。
轰轰轰……
红夷大炮再次一排排的响起,整个脚下的大地似乎也在随之震颤,数枚实心炮弹砸在砖石垒就的外墙体之上,溅起无数的碎片。
“破城!”
“破城!”
万口同声汇成“破城”两个字,如响鼓重锤一般,一下又一下狠狠敲击着城上将士的耳朵和心脏。
紫禁城,奉天殿,“哗啦”一声,大明天子手中的青瓷盖碗跌落在地摔了个粉碎,黑褐色的汁液流了一地。由于彻夜操劳,皇帝整夜整夜的失眠,连吃药也是赶在早朝的空挡。
朱由检眉头一皱,似乎什么声音隐隐传入大殿。
“爱卿可听见异响?”朱由检这是在问离他最近的杨嗣昌。
杨嗣昌侧耳倾听,瓷碗的碎裂之声,让百官们连大气都不敢稍出一下,大殿中静的几乎可以听到针掉落的声音,哪里有什么异响。杨嗣昌鼻子一酸,皇帝日夜操劳,几至出现幻觉。
朱由检也觉得自己应是疑神疑鬼,哪里有什么声音,便转移话题。
“不知今日城外战况如何,方正化还没有折子递进来吗?”
后半截话则是对身边的小太监说的。
与此同时,城北德胜门之上的方正化将手中奏折墨迹吹干,交给杜之秩,然后挥手道:
“去吧!”
杜之秩刚要离开,一双眼睛盯着城外,却是说什么也移不开了。
第九十章 援兵已至
苍劲绵长的吹角声响彻天穹,激昂的战鼓随之隆隆而来,顷刻之间蚂蚁般的步兵出现在京师东北方向,旌旗林立遮天蔽日。由于安定门外关厢规模不小,步兵们嗷嗷叫着与清军渐成相隔对峙之势。
多尔衮在选择进攻方向时特意挑选了德胜门,除了避开城南的外城墙,另一点便是冲着“德胜”之名,暗讽明军无能,大清军就在德胜门外耀武扬威,明朝军队却只能默默龟缩于城门之内。
德胜门外关厢规模一点不比安定门外小,他在攻城第一天特意安排人放了场大火,将之烧了个干干净净。所幸百姓早就逃走避难,因此而受牵连死伤的的却没有多少人。
多尔衮举目望去,无奈距离甚远,只瞧见满眼招展的旗帜,却看不清旗帜上的官号。突然,脸上一片冰凉,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空竟然飘起了大雪,好大一片鹅毛雪花化做雪水顺着脸颊汤下。
“安平贝勒且照看此处。”
杜度拱手应诺,多尔衮一抖缰绳,纵马窜了出去。多铎一挥手,白甲精兵紧随其后。只见一队白甲精兵拥着一名绵甲将军于阵前纵马疾驰,德胜门距离安定门不过五里地的距离,多尔衮顷刻即至。
虽然隔着关厢民宅,但猩红旗帜上的各色官号仍旧清晰的映入了多尔衮逐渐收缩的瞳仁。
“总督天下兵马孙”
“山东镇总兵刘”
“宣大总督卢”
“山西……”
跟在多尔衮身后的多铎倒吸一口凉气,“姓孙的不是已经身死乱军之中了吗?那姓鲁的蛮奴也亲自指认过。这,这又从何处拉来这如许多的明军?”在他印象里整个直隶,明朝已经无兵可调。
“来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