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是一例。从现存的习作看,显然是以一个男子为模特儿来推敲他的草图的。米开朗琪罗一生的创作中裸体女性并不多,然而其形象都是很鲜明的。她们的共同特色,都是雄强壮实、肌肉发达,显露出男性的特征,注入了男性的力量。这里除了米开朗琪罗本身的风格之外,也许与使用男性模特儿不无关系。在画家传世的作品中,倒是有一幅女性素描,画的是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背影。不过,人们认为并非对着女模特儿写生,而是照着巴奇奥?班迪内里所作的铜像画成的。这在反映出大师注意对前人作品的研究借鉴的同时,至少还说明了当时工作条件的局限。前面提到的比他略晚的布隆兹诺所画《皮格马利翁与加拉蒂雅》一画时,也有同样的情况,只是大师把这种特性融入了自己的风格中,而布隆兹诺却作为不足暴露出来了。 也许还应提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这文艺复兴三杰,虽然终身都未婚娶,但在传说中都有各自的情人。米开朗琪罗与维多利亚夫人有过一段深沉动人的柏拉图式的恋爱,可惜未有留下为她作画的任何记载。拉斐尔虽然37岁英年早逝,却留下了一幅《妇女肖像(拉?佛娜莉娜)》。佛娜莉娜是面包店的女儿之意,据传这是拉斐尔为他的情人画的一幅肖像。模特儿的臂环上刻有“马比诺的拉斐尔”字样。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他的学生所作。不管怎样,这幅在当时就颇负盛名的肖像作品对后世是产生一定影响的,尤其在后来的法国枫丹白露派作品中常可见到其的痕迹。
1。 依莎贝拉与海伦娜(图)
以自己的妻子为模特儿,也是历史上的许多艺术家常有的做法。17世纪的两位巨匠鲁本斯和伦勃朗就是最好的例子。 每每我们翻阅一些艺术家传记之类的文字,大多有这样的记载:某某艺术家幼年时如何家境贫寒,青年时如何立志学艺,但因种种原因依旧默默无闻衣食无着,晚年才一举成名。更有甚者,是潦倒一生,死后人们才把荣誉的花环套在他的墓碑上……而鲁本斯则例外,他是艺术史上少有的几个富贵一生的画家中的一个。笔者曾有幸访问过比利时安特卫普市的鲁本斯故居,那是一座豪华的宅邸,现在作为他的艺术博物馆。庭院小楼,九曲回廊,艺术史上并不多见。 鲁本斯的父亲是一位名律师,因受宗教迫害曾携家眷流亡德国,在科隆任奥伦治·威廉的法律顾问,因为与这位亲王的妻子私通而几乎送了命。后来赖其巧舌如簧终于保住了性命,被驱逐出境后又来到济根,画家鲁本斯1577年就在这里诞生。不幸的是,他10岁时老鲁本斯病故,于是母亲又携孩子们回到祖国,在安特卫普定居。 青年鲁本斯生性聪明,能说会道,并通晓佛兰芒文、德文、拉丁文和法文,因而进入了宫廷并很快就得到了王室的赏识,为他日后成为宫廷画家和外交家提供了条件。他曾先后跟随三位画家学艺,在他21岁的时候,就已进入安特卫普圣卢克艺术家行会。他自设画室,并通过行会接受订件。后来,他又游学意大利,悉心钻研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由于一个偶然的机遇,鲁本斯受聘于曼图亚大公任宫廷画师,为其绘制肖像、临摹名作。对于画家来说,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更为难得的机会,是鲁本斯受大公之命运送一批画作赠西班牙国王,于是又得以研究学习西班牙王室所收藏的意大利大师的杰作。鲁本斯在意大利逗留8年,所学所见,为其日后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到安特卫普后,1609年秋鲁本斯与18岁的伊莎贝拉·布兰特结婚。岳父是一位著名的律师和人文主义者,因此,画家也常与当地的人文主义者有所来往。不过,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更直接的得益也许就是这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典型佛兰德斯女子,她赋予画家丰富的创作灵感,并且同时又为画家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模特儿。这段时间,鲁本斯的许多作品如《劫夺利西波斯的女儿》、《萨宾人的女人受辱》、《风神波瑞阿斯绑架俄里蒂亚》等都是以依莎贝拉为模特儿绘制成功的。应该提到的是,依莎贝拉可没有西莫奈塔那般清高,也没有佐贡达夫人那样受宠,而是得扎扎实实地吃苦受累的。充当鲁本斯的模特儿,只有丰腴的身躯是不够的。如上述那些作品中的女人,一定都是忍受了种种屈辱的神经质的人物,要演好这些角色并非易事,更何况作为模特儿,依莎贝拉不得不在助手、弟子以及木匠等等众人面前装扮成这种被抢劫的女人、被拐骗的女人、受侮辱的女人,甚至不像女人的女人的样子,就更是难能可贵了。 模特儿的辛勤劳动与画家的天才、技艺的结合,的确产生了非凡的作品。那巨幅的画面、明朗鲜丽的色调、壮硕的人物以及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