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
小宝的爹是个牛把,使唤的是两头骟过的公牛,个子大、力气大,能扛大活儿,是我们八队排头号的一犋耕牛。使唤这犋牛的牛把又叫“大把”,种庄稼的水平似乎比别人高一些,工分也高出一两分。小宝的爹很为自己的大把地位而自豪,在赶牛的鞭子上,下了不少工夫,生产队买回的用三根细竹竿卷成的扎鞭杆,他总是优先地挑来挑去,找出最长的、最富有弹性的用,还经常在牛皮鞭头上绑一根红布条,甩起来“啪啪”的山响。
七太爷在家时,晚上喂牛用不上小宝的爹,都由七太爷代替了。七太爷出走后,小宝的爹就得住在牛屋里伺候牲口。他不睡七太爷的那个草池子,自己又搭了个地铺。到了白天,不是赶着牛车拉庄稼、拉粪,就是把犁耙放在拖车上,赶着牲口,到收了秋的铁茬子地里,第一个“开墒”。然后再和别的牛把一道,弓着腰使劲按着犁子,在有点干硬的耕地里卷垡子。全部犁完后,他又率先站在装有二十几根钉齿的耙上,又是顺耙,又是斜耙,把土地抚弄得平整,松软。地整得好不好,有一条检验标准,就是小宝的爹,用他的扎鞭最粗的那一头测量,如果松松地插了进去,拔出来时有股吸劲儿,就算整好了。整好的地,就可以播种了,一般再由一个年轻女人帮耧,一个老庄稼把势耩地,把小麦种子播撒在地里,期待着明年有一个好收成。
小宝的爷爷,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席匠。他也是一个山里少有的能人,手很巧,会编筐窝篓,尤其擅长用高粱秆,又叫秫秆破成的篾子,编织席子和生产队囤粮用的“茓子”(又叫踅子,一种窄而长的粗席,可以围起来囤粮食)。
现在正是秋天,刚刚砍下来的高粱秆,就是冬天编席用的上好材料。生产队里把高粱秆留下一部分集体用,大部分分给各户社员。小宝的爷爷只要从地里回到家里,就忙活着把分到手的高粱秆,用砍刀剁去须根,用一只破镰刀卷成圆筒状的工具,一根一根地刮去外皮,晾晒捆扎。
到了冬天农闲时,小宝的爷爷把高粱秆破成柈子,用水浸泡滋润一段时间,拖到打麦场里,用石磙碾压蓬松后,在硬地上揳上一根铁耙齿,耙齿旁贴放着一块砖头,再拿一把一头包有破布的薄钐刀片。他用这种简易的设备,耙齿挡着刀片,刀片垫在砖上,把喷湿滋润好的秫秆柈子,夹在刀片和砖头中间,一条一条地刨去内瓤,刮成秫秆篾子,就可以用来编出各种篾席。当然,编席的材料还不只高粱秆,苇子是更上等的原料,只是我们这里不多见这种东西,只好用高粱秆代替。即使是用这些普通的来源广泛的秫秆篾子,小宝的爷爷也舍不得浪费,邻居家需要几领篾席,送来的秫秆,他能够准确地估算出,多少捆能够编一领席子,从不多要他们的秫秆。刮好的篾子不论长短,都能用上,一场活下来,基本上没有剩余篾子。即使有了节余,他也把这些碎篾子编成防雨防晒的凉帽,算是奉送。
小宝的爷爷在编席时,用的工具也非常简单,只有一把钐刀和一把铁制的鞘刀。这种鞘刀,弯成一个钝角,一端圆圆的当手柄,一端扁扁的打有槽沟,用来签插篾子。鞘刀的另一种用途是拍打席边,可以把窝翻到席子背面的篾子签,插在席子纹路后,“啪啪”地拍打弯曲处,把席边抚弄平整。
小宝的爷爷因为有了这等出色的手艺,生产队里还专门种了一些红秆高粱,做成的篾子是红色的,可以配着白色的篾子,编织成带“红双喜”和花朵图案的花席,为年轻人结婚时做床帷用,增添了不少喜庆。他的这个专长,使他在这一带山村受到尊重。到了冬天农闲时,有不少人家请他去编席,管饭不说,还要给一点钱作为酬劳。寨子里有四五个年轻人,跟着他学手艺,只是因为他的脾气太坏,不善言谈,教的徒弟如果没有悟性,是学不到真本事的。有两个徒弟,只是学会了编织夏天戴的凉帽,不要说编葛纹席(一种用特殊的挑篾方式,编出的席更加致密,可以用来晒面用),连一般的席都不会编,就以为自己出了师,让小宝的爷爷说起来,很瞧不起他们。
小宝爹爹在父亲的熏陶下,也会编席、编凉帽,但有了小宝爷爷,就显不着他了。他的拿手功夫是泥水匠和织箔、织苫子。
织箔用的原料也是没有去外皮的秫秆,用一根架起的直木杆,做架子,吊上十几个卷着麻经子的砖头,或者长条形石块,相互翻卷,把一根根独立的秫秆,编织成一定长度的单片子,我们那里把这种东西叫做“箔”,主要用于铺床,也用于站玉米棒、站红薯干,与“茓子”一样,当盛放农产品的工具。当然,“箔”的用途还很广泛,如搭成木架子,上面摊上一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