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页)
脚像是孙膑拳,又比孙膑拳更繁富。但内功却似是而非,跟谁学的?”
齐小远心道:“孙膑拳流传到二十一世纪,当然更繁富了。”笑道:“是一位姓邬的前辈。”蓦地想起千年后的家人,面色阴郁下来。
扈三娘微皱眉头,想不起江湖中有姓邬的前辈高人。抬眼见齐小远面容悲寂,心头一惊:“一过节三哥就这样悲伤,究竟为了什么?”把手放在齐小远肩上,轻声道:“怎么了?”
齐小远摇摇头:“没什么,过年了,心头微有些感触。”
齐小远曾经最怕过春节的,因为一到春节,就是消防兵最忙碌、情绪最紧张的时候,尤其是除夕夜,真是考验人的神经。他的那条腿就是除夕救火时跌伤的,这段经历成了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而这一次春节,是他穿越以后过的第一个春节,更令他感慨万分。以往的那些春节片断,儿时的春节,学生时代和当兵时代的春节,春潮泛滥般充溢了他的心胸。
扈三娘道:“今个除夕,是众兄弟一起聚餐,还是咱自己过?”
齐小远知道以往除夕是一百单八人齐聚忠义堂,他早计划要改一改。在现代社会过年时,他曾在电视上看到新闻:“××同志与上海人民共庆春节!”“××同志与××市武警官兵喜迎新春佳节!”……当时嗤之为“作秀。”现在自己也成了一方诸侯,这才领悟到作秀是必须的。
“我们……你和我,与水军兄弟过除夕。”齐小远笑道,“卢俊义去步军,吴用去禁卫军,公孙胜去马军。各将领皆与属下官兵共度除夕。”
“这样呀……”扈三娘掩饰不住失望,拖长了声音,“好吧。”她心里虽觉得有点失落,却也佩服齐小远居然想出这种收买军心的招数。
吃过早饭,齐小远走出院子,就见吴用、萧让正在衙门前指指点点,门前还搭着梯子。齐小远慢慢走过去,见是一个军汉正在门楣上贴桃符。宋代的农历除夕,习俗是“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贴门神、钉桃符,皆是为了驱邪消灾。桃符本来是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宋代改为纸张,叫“春贴纸”。门神原用的是钟馗,宋末则以秦琼、尉迟敬德代之。此外还要张贴年画,以图个招财进宝,增添喜庆气氛。由于雕版刷印术的便捷,当时流行木版年画,更便于购买张贴。贴春牌,即是在红纸写“福”字。
齐小远道:“那个谁,下来,下来,不用贴了。”
吴用一呆,道:“哥哥不满意这桃符?”
齐小远道:“今年咱们变个花样,贴春联。”
春联源于五代时的西蜀宫廷,就是在桃符上写联语。传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自此,文人墨客群起效仿,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也用在楹柱上。不过春节贴联是偶一为之,整个宋代,人们过年仍以贴桃符为主。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吴用道:“什么是春联?就是桃符上写联语吗?”
齐小远笑道:“然也。萧贤弟,我要借你如椽大笔一用。”
众人跟着齐小远进了屋子,齐小远拿出早裁好的红纸铺开,道:“我说,你写。上联是‘春满水泊百花争艳,’下联是‘福临梁山四季常安。’横批‘天下太平。’”
萧让大笔一挥而就,众人齐赞。吴用道:“格局似乎小了些?”
齐小远笑道:“这联句并无什么气魄,只是要让朝廷知道,我等众人只要安稳。稳定压倒一切嘛!哈哈,挂起来吧。”
这春联一挂出,可忙坏了萧让,因为众头领来衙门例行参见,见了春联,无不感到新鲜,都请萧让也给他们写一幅。好在萧让腹笥颇广,写些应景的联句也不难,只是从早晨写到午后,手臂实在酸得不行。
中午是扈三娘亲自下厨,做了丰盛的一桌菜。不过两人独处时间并不长,午饭前卢俊义、吴用、公孙胜来禀报各项事宜,扈三娘当然要留他们吃饭。她表面欢笑,暗地里却气得在厨房里直翻白眼。四大天王却不理会她的不满,相谈甚欢。
谈完工作,卢俊义感慨道:“自罗天大醮之后,定上下尊卑之序,兄弟们各安职守,我梁山面目焕然一新。适才看了兄长所撰对联:‘春满水泊百花争艳,福临梁山四季常安。’真是好对。我等聚义,不就是图个天下太平,不受那贪官污吏的腌臜气嘛!幸有兄长雄才妙略,领弟兄们受了招安,人人有个好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