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一辆汽车的意义。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优等生为什么成了挫败者
案例 35
吴先生:说来也怪,在大学时我一直是班里的优等生,最先拿到硕士学位,我妈知道后高兴得都哭了,我对自己也特别满意。谁想工作了,在学校学的那些东西都用不上,特别是我不会拍马屁,所以这身才华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没有业绩,自然也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可有些人根本没我学历高,因为摸得准老板的脉,所以成功率反而比我高!
咨询师:可您现在是自由职业者呀。
吴先生:是,后来我一气之下就辞职了。自己创业,开公司,好不容易办下照来,却不知道从何做起。先后也请了几个人帮忙,可不是斤斤计较,就是占小便宜,我们总是意见不统一,最后只好关门。唉,弄得我焦头烂额,上班不是,下海也不是。我那点才华到了社会上,怎么一点也用不上?
咨询师:您提到才华和专业的时候比较自信,可一涉及单位和公司就显得比较沮丧。您自己感觉到了吗?
吴先生:本身在涉及这两方面的时候,我就是不同的感觉。
咨询师:那么您分析过原因吗?
吴先生:嗐,因为它们与我的自信与自卑有关,这还有什么分析的?
咨询师:既然您充满自信,又何来自卑呢?
吴先生:您都知道了还问我,我的学历和能力不相匹配。
咨询师:为什么?
吴先生:我觉得是学校教育造成的。他们只教读书,不教做人;只看成绩,不看能力。
咨询师:那是不是所有学历高的人能力都差呢?
吴先生:也不是,对呀,怎么这种结论单单适用于我呢?
咨询师:因为它只与您个人有关。
吴先生:愿闻其详。
分析
从对话中看得出,吴先生始终在以咄咄逼人的语气追问自己的咨询师,看得出,他仍在卖弄才华,高高在上,难以低头。因此,咨询师采用排除法,让他不得不面对自己,而不是一味地逃避现实,依赖环境。
1、用优异的成绩取悦父母
通过进一步深谈,吴先生坦言幼时有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经历。那时,父亲不在家,他长期陪伴着母亲,是个既听话又懂事的“小大人”。他的一切生存目标,就是满足母亲的愿望。比如母亲不许他出去玩,以免受别人欺负,因此他就在家一个人玩。
后来父亲回来了,他的听话在父亲眼里好像不那么可爱,父母有时还会因为教育方式产生分歧而吵嘴,他自然成为“肉夹馍”。父亲生气会打骂他,母亲生气就不理任何人,弄得他十分不安。但父母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他学习好。只要他拿回100分,父母的脸上就都会露出笑容,他们也会和睦好几天。因此,他把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个好分数会换来家庭和睦。
2、身心分离
分析时我告诉他,父亲打骂他,主要是因为他取代了父亲的角色。因为长期的母子相守,他已经代替了父亲的位置,因此父亲必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他驱赶出父母圈子之外,让他知道:我才是她的男人,你是我儿子,老子有权教训你!当然,这只是潜意识中的思维,现实当中,父亲一定合情合理地打骂儿子。
但是也由于这一段经历,吴先生才眼高手低。因为他只知道分数的意义,却没有人教他生活能力。因与父亲不和,所以长大后自然也与老板不和,他们同样具有权威和衣食父母的角色。与合伙人处不好关系,源于幼时不出门的经历,在他的幼儿决断里充满了母亲的暗示:外面是危险的,同龄之间是矛盾的,别人是会欺负你的……加之父亲回来后,他又深刻感受到同性之间的确如母亲所说。因此,他在内心深处彻底失去了与同性(男人)和睦相处的信心。以此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然无法与老板以及合伙人相处融洽。
3、成功之路
当年吴先生以牺牲自己的童真来维护家庭的完整,因过早地成为“小大人”,故实际年龄和心理年龄脱节。也就是外强中干,力不从心,夸夸其谈,但又无法对自己的承诺负
责。这就是典型的因缺乏自信心导致的丧失责任感。
因为,自信心是责任感的前提,如果没有自信心,势必缺乏责任感。培根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而成功本身,就是真正为自己负责的过程。由此,我们仍要强调幼儿决断对一个人的影响。如果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