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窗ぷ怕�尤∨��
折彦冲的武艺越来越精了本已具备相当实力的欧阳适和阿鲁蛮也有进步。杨开远武功基础最差所以进步也最快练了几个月以后搏斗和射箭的本领已经在水准之上了。
而杨应麒才“十二三岁”他又没有像阿鲁蛮那样的天生蛮力因此只是练了一些扎基的功夫。不过张老余给他造了一支轻弩之后他也来了兴致在狄喻的指导下把眼力练得很不错。
这几个月下来在狄喻折彦冲对五百人进行武训的同时杨应麒也对这些人进行文训。
这五百人中粗识文字的有六十几个数量过一成。其中甚至有一个叫胡茂的考过辽国的科举。杨应麒从中挑出五十个较为伶俐的每天武训与工作之余都把他们叫来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算术和文字——其实这些人本来识字知算杨应麒一来是帮他们整理一遍同时教会他们一些新的东西比如1234的印度记数方法二来则是教他们怎么样去教别人。这些人本来就有些基础杨应麒教的东西又不难因此接受得很快。
然后他又让折彦冲把这五十个人安插进各个小队里去。几个月下来谷里几百号人基本上都认得简单的文字和一些计算方法。
空闲的时候折彦冲还会把大家都召集起来听杨应麒讲故事——这可是谷中最好的娱乐了。杨应麒讲得最多的是汉族英雄们威震四海的故事他还让所有不同姓氏的人都报上名来而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曾经有过了不起的祖宗!许多人听着听着都激动起来脸上的麻木也一天少似一天。
看着这一切狄喻等人心中对杨应麒的评价越来越高连欧阳适也颇为服气因为杨应麒年纪虽然比他小但学问就是比他高——两人说起一些海外见闻杨应麒讲的一些东西欧阳适连听都没听过。谷内的一干人等也都敬重起这个“神童”来不再把他当作一般的孩子看待。
春节之前半个月天气变得很好有一个叫陈阿猴的副队长竟然爬上了山谷最高的那座峰顶——这个峰顶虽然最高但面向山谷这面反而是最平缓的所以陈阿猴才能爬上去。他在峰顶找一块石头棱角系好草绳把折彦冲和欧阳适和狄喻接了上来。这时候狄喻的身体已经基本复原了武功膂力也恢复了六七成。他在峰顶四处眺望看完后却不禁摇头样子十分失望原来他所在的这个峰顶在另一面却是一片悬崖峭壁根本就没法下去。
欧阳适指着西南面那座山道:“那座山面向谷外的一面似乎很平缓如果能登上那座山出去的可能性很大!”
狄喻道:“但那座山面向谷内的这一面却很陡峭普通人只怕上不去。”说着目视陈阿猴。
陈阿猴会意说道:“那座山我爬过只能上到一半中间有一段特别陡!光滑得像镜子直得像城墙过不去。”
欧阳适听了陈阿猴的描述指了指道:“是那个地方吗?”
陈阿猴道:“没错。”
欧阳适道:“那片峭壁的下手似乎有一个平台可以着脚嗯也许可以在那个地方想想办法。”
几个人下来之后把情况跟杨应麒说了杨应麒跑到西南面那座山下打量了很久又让陈阿猴爬上那个平台再用绳子把自己拉上去。他近距离观看那片大概有十丈左右的峭壁心道:“这个平台有人帮忙连我都上得来那其他人就更没问题了。至于这片峭壁看土质也并不是很硬……”问陈阿猴道:“若有几个支点你能爬上去吗?”
陈阿猴道:“那要看支点结不结实。”
杨应麒和张老余商量了好久花了整整九天造出了一张腰开弩。腰开弩是单人弹射力极大的一种步兵弩种射时弩手坐于地上两脚向前蹬弓用扣系在腰间的拴钩之绳拉弦张弓由于利用了腰部和两腿的合力所以弹射力极强。
折彦冲练习了几次之后便带着腰开弩爬上那个平台朝着峭壁射特制的铁箭但入壁却不够深。把绳子抛上去缠住扯了两扯现根本不可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
春节越来越近了天气忽又转冷开始下雪。一个叫周胜的农奴擅长看天断气候跑来对折彦冲说天气可能会变得很冷而且很可能会下大雪最好做些准备。
杨应麒在旁听说之后灵机一动搜刮了谷中仅有的相关材料制成了十几个不大漏水的水袋又另外制成若干特制的铁箭——这些箭都有薄薄的两翼便如一把把的扇子一般。
折彦冲把这些箭瞄准了射上去钉在那片峭壁上钉成竖直的一行。那薄薄的两翼有些招风因此这些箭钉入的深度比上次又浅了一些。折彦冲又按照杨应麒的主意把那些连着水袋的箭也射了上去钉在每支带翼铁箭之上。那些水袋刚好垂在铁箭的翼上。只不过这些箭由于带着水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