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3 页)
个认知失效的受保护位置;他的精神和情感能力都受到了过分剥削。观众不得不从这个失效保护位置向后撤退,退的时候他带走了某些纪念品———每部电影都会有不同的个人数据,不过在本片中会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维度的一个观点。《十倍的力量》带来的星际过山车旅行做到了《2001太空漫游》(2001:ASpaceOdyssey)中的模拟段落本应做到的:它带来了当代科学理论本能的和智力上的全面冲击。(相比《2001太空漫游》,类似1967年世博会上的展示都让人感到“震惊”。)它让后爱森斯坦时期的想法变得流行(取流行一词最好的意思),就像望远镜令哥白尼变得流行一样;其效果也几乎同样地令人不安。观众处在一个不再具有透视的空间之中,没有哪个地方可以让他客观地去评判另一个地方。和度假的乡巴佬开始觉得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而非仅是他那个小镇的一员一样,也和大富翁开始觉得他
是世界公民而不只是美国人一样,《十倍的力量》里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旅行者也觉得自己是宇宙的公民,一片没有疆界限制的领土
的公民
伊姆斯以通用的语汇来接触这个问题(10岁的小孩和核物理学家都能看懂),和设计椅子一样,他在寻找他们经历中最共通的那一部分。细致的科学数据并非是起源(尽管影片必须十分精确地处理这些东西,这样才能确保可信度),而是新物理学那刚起步的“本能感觉”,用伊姆斯的话来说,即使最辛劳的科学家“过去也不曾以如此的方式看过”。正如它以一种相比玩具火车更复杂和知性的结构,赋予电脑以完整性一样,它也用了一种比布尔逻辑更复杂和知性的结构,赋予空间和时间中延伸的十倍的力量这一观点以完整性。《十倍的力量》超越了对其本身的简单解释(伊姆斯在他的《IBM数学偷窥秀》中为十倍的力量做出过简单的解释,用的是棋盘和谷物袋的寓言),将一个忠实于当代经验的宇宙概念具体化了。这个观点是可垂涎的。《国家水族馆展示》来自一个更实际的问题,那是为美国内政部的某项国家水族馆动议所做的一份报告。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设计,伊姆斯办公室不仅向内政部交出了大量蓝图,还有部十分钟长的彩色影片,以及一本带插图的小册子。他要面对的问题不仅是为水族馆进行理性化的设计,更是要说服节俭的美国国会为这个项目掏钱。和政府打交道时,电影是请愿者的理想媒介。“我发
观点的诗意:查尔斯?伊姆斯的电影(7)
现,”伊姆斯说,“即使是议员也不敢站起来打断电影的放映。”
伊姆斯仍然必须在他解决问题之前先把问题说出来:《国家水族馆展示》并非是件销售工作,而是一份报告。可敬的国会议员迈克?柯文(MikeKerwin)对水族馆项目感兴趣,它将成为迈克?柯文的个人标志。但是,他其实并不知道水族馆该是什么样子。因为他或者其他某人说了:“水族馆就是能让那些小孩子别再在议会大厦里撒尿的东西。”基
本上,这就是项目最初启动时的水准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尝试创造出另一个水准来,如果落到那个水准之下,别人会
感到难堪。《国家水族馆展示》用十分钟建起了水族馆,从整体概念到最小的细节。影片快速但却井井有条地探讨了水族馆的合理化建议,决定了地理位置,规划了周围环境,建起了水族馆本身,细分了各部门,引领观众游览了完工后的整个设施。各种各样的信息
展示手段都被用上了:图表、动画、模型、真人演出、旁白、音乐。
建造水族馆的指导原则并非只是对海洋生物的好奇心或研究
工作。和所有的伊姆斯作品一样,水族馆建立在组织,特别是智慧和愉悦之上。《国家水族馆展示》明确了一点,观众不会将那些鱼当作对人类无关紧要的东西。想要攻击水族馆的人,就必须去攻击它
所基于的原则。水族馆的真正功用在旁白的结束语中被点明:
水族馆最伟大的纪念品仍可能是它身上的美和知性刺激。主要的目的和科学是差不多的,给参观者一些对于自然世界的理解。如果国家水族馆真能尽善尽美的话,那这就是
它会起的作用。
———《国家水族馆展示》
即使国会还没最终批准,国家水族馆也已经存在了。它不仅
对建筑设计师来说已经存在———对他们来说它一直都是存在着的,而且对那些看过伊姆斯这部电影的人来说,也是已经存在着的。看过电影之后,观众谈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