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页)
且不说守边士卒大都为武士出身,能否作出诗来尚是个问题,单说配合诗的乐,就不是谁都可以作出来的。《乐记》认为,唯独君子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形态的乐。作为艺术的高级形式的乐之所以只能出于君子,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圣人的政治的功利目的的驱动和德的外化。《乐本》也说:“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这不是歧视众庶,而实实是符合当时礼的精神和现实的。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在他看来,音乐不是单纯的赏心悦目的艺术样式,不是人人可以用来愉悦之物。诗和乐是具有礼的规定性的,是有特定的等级的。这些都是艺术欣赏中不可理性的规律,是不可逾越的。
《诗经》时代,诗是要言“王政所由废兴”的。这是对作诗的要求。所谓“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君子、庶民的情,都可发而为诗,见诸歌咏。但并不是任何作为民之性的情都能创作出好的艺术,发乎情是普遍的,也是有限的,止乎礼义,却是高尚的,合于理性精神的,只有进德修身之人才能做得到。
《论语·阳货》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虫鱼之名。”孔子的着眼点在于事父、事君,学诗的目的是要归结到事君事父能力的提高,文学性是从属的,从属于礼和政治。孔子教导弟子和儿子学诗,却从未将诗视为独立于礼的文学作品或文学样式。
即便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荀子也是将文学置于政治的从属地位,为的是纠正墨子的非乐。墨子非乐,就是因为乐不是为平民百姓所拥有,而只是贵族的特权和享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1)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
——王风·兔爰
读《王风》,除了一股蔓草的滋味,还充满了一种末世之音。
很多女生喜欢诗中的这样一句话,“我生之初,尚无为”。其实恐怕并不是因为它出自《诗经》,而是出自三国时的一个叫蔡文姬的美女之口。女人也喜欢美女,尤其是如果美女的身世更能感动人的话。蔡文姬就是这样一位。所以要解读这首《兔爰》的话,还有一个最理想的版本,就是蔡美女的《胡笳十八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兔爰》里面没有十八拍,但也有这首《十八拍》的激烈程度和冲击力。文姬感叹自己天不逢时,与《孔子诗论》说《兔爰》“不逢时”,如出一辙。
有道是“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兔子这种胆小的动物,这种一有风吹草动便如惊弓之鸟似的动物,是最适合用来作乱世、衰世、末世人的比拟的。不过这种动物的肉好吃又有营养,古人还赋予它“其性怀仁”的美德,所以即便是月里嫦娥要还养一只玉洁的兔子当自己的宠物了。不过,野鸡的命运可就没有这么好了,别看它还生有一对翅膀,可是落入罗网的、进入人们餐桌的常常是这种自由的一类。这种鲜明的反差,引起了诗人的反复咏叹:
兔子逍遥了,野鸡落网了。我初生之时,天下本无事,待我出生后,世界遭百变,睡吧睡吧,永远不再醒来!
兔子逍遥了,野鸡落圈套。我初生之时,天下没啥事,待我出生后,世界多忧心,睡吧睡吧,眼睛一闭拉倒!
兔子逍遥了,野鸡落网了。我初生之时,天下没甚事,待我出生后,世界多灾凶,睡吧睡吧,耳根落得清净!
清明盛世、人尽其才、苍生有幸、天下太平,人有限的生命所能看到的最伟大的事业和最真实的幸福,莫过如此了。无奈这一切都是一场梦,蝼蚁国里拜相,螺丝壳里道场,醒来方知身是客,一切竟然都是那么正常,怎么能惊出一身冷汗?
“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恩恩怨怨何必太在意!名和利呀,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时时难料人间的悲喜,今生无缘来生再聚。爱与恨什么玩意,船到桥头自然行。且回回首,莫回头,饮酒作乐是时候。那亲情虽好,快乐难找。我潇洒走过条条大道。我得意的笑,笑看红尘人不老。我得意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