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页)
种摄人心魄的怪异声音。
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吕世印烧得尽是邪火。他第一把火是命令各乡选送新兵,亲自加以操练。吕世印粗暴贪婪,对新兵百般苛求,动辄打骂责罚,还伙同葛应耿肆意克扣军饷菜金,供自己饮酒**。以往黄团长在时,士兵们每天两餐干饭管饱,现在变成了一干一稀,饭不够吃,菜不见油荤,士兵们饥饿难耐,渐生恨意。吕世印的第二把火是撤换干部,他借故撤掉了黄大山任命的两个中队长和不少班长,换上自己的一帮子酒朋嫖友,这下激起了众怒。
当初谢俊胜撤退前,曾经打过这两个中队长的招呼,说是今后遇有难处,他可以帮忙另谋出路。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只得铤而走险。一天夜里,趁吕世印外出寻欢之机,两个中队长潜回营房,拉出两个中队,他们兵分两路:一路进了“翠香楼”,谎称给吕大队长报信,摸进厢房将吕世印用麻绳勒死,悬在梁上。
另一路闯进艾冬花住宅,此时艾冬花正和葛应耿搂在床上癫狂快活,忽见有人闯入,艾冬花尖叫一声,急忙推开压在身上的葛应耿,裹着床单,一个翻滚缩到了床铺的内侧。葛应耿不知死活,伸手想从枕下摸枪,士兵们一拥而上,将他乱刀刺死在床上。紧接着,几个士兵挥刀欲杀缩在床里的艾冬花,被中队长伸手阻止,说:一个姘妇而已,饶她一命吧。
事毕,这两个中队长带着200多名全副武装的弟兄,连夜投奔毛栗峰谢俊胜而去。(未完待续。。)
第33章 宁宣支队
苏北盐城,新四军新军部。当“惊蛰行动”引发日寇报复的消息传到军部时,几位首长会心地一笑,料定此事就是那个胆大包天的叶首志干的。因为周桂生、胡荣和李子芳等人相继回到军部以后,详细报告了自己的突围经过,同时都向陈毅、**提到了叶首志和皖南游击大队。
粟裕抚掌赞道:好一个驱狼吞虎之计。叶首志这家伙胆子够大,他就不怕日寇这条恶狼也咬他一口?啧啧,当时军部从星潭突围遇阻之时,叶首志要是能率部出击一下,和二纵两面夹攻,军部极有可能就冲出来了,可惜了啰。**叹了口气说:这是两方面的问题,不能光责怪叶首志他们。胡荣同志报告过此事,说他们通讯手段落后,消息闭塞,希望军部能送一部电台给他们。
陈毅对**说:你不知道吧,就是这个叶首志,当年差点给砍脑壳啰。**吃了一惊,听陈毅说了原由后,满脸严肃地说: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战事如何紧张,我们处理干部一定要慎重。不过,叶挺和项英同志几年前就布下了这手暗棋,挺有远见的嘛。我们现在需要研究一下,如何加强皖南斗争力量的问题。
3月21日,春分。林布新在一个排的新四军护送下,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虎头岭营地,带来了军部首长的指示信和一部15瓦电台。叶首志手臂伤和腿伤已经痊愈,一见到老书记来了,满心喜悦。拉着林布新走进了指挥所。卫河送上热茶,林布新端起浅饮一口。感慨地说:有两个月没喝到皖南的香茶了,这回啊。不走了。叶首志闻言一愣,林布新笑笑,用手指了一下桌上的信。
叶首志急忙取信来看,信是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亲笔书写的。信中写道:皖南及无、庐、桐一带,在战略上有极重要意义,我党我军在此也有三年以上工作历史,必须恢复坚持皖南阵地。你们要放手发展抗日武装,创立根据地,决不能轻言放弃。经报请中央军委同意。兹决定成立新四军宁宣支队(旅),叶首志同志任支队司令员,林布新同志任政治委员。望尽快研究上报工作计划。
叶首志看到这里,一股暖意涌遍全身,同时也深感压力巨大。他征求林布新意见,准备召开一次党委扩大会,传达华中局指示,拿出一个完整的工作意见报给军部。
叶首志正要派人通知开会,陈水根和白和义走了进来。步履踉跄,满脸疲倦之色。叶首志问:情况摸清楚了?两人点点头。叶首志叫卫河去把徐长胜、张扶海等人喊来一起听情况。
陈水根报告说,今年2月,第三战区在休宁县临溪镇建立“皖南特训处”。关押了我们200多人,天天逼着他们坦白自首。特训处的主任叫杜遇农,是个特务头子。那里平时有一个排的士兵守卫。
白和义还说了一个情况。他和休宁县委联系上了,县委早已安排了两个同志打入特训处当了伙夫和扫地工。这次我们都见了面,他们说不能硬打。周围顽军不少,戒备很严。
陈水根继续汇报说,这里去休宁沿途顽军不多,但是休宁周围多,唐式遵的直属队有150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