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此书题词说:“奇
经八脉,闻之旧矣,而不解其奥。今读濒湖李君八脉考,原委精详,经络贯
彻,顿觉蒙开塞决,胸次豁然。”《奇经八脉考》的撰写,是李时珍对祖国
医学发展又一创造性贡献。
二、《濒湖医案》与东壁医话
《本草纲目》在分析药物特性、功效时,保留了李时珍的部分医案,还
留下许多他分析研究过的历代医家的医话,为后人研究临证医疗经验,提供
了宝贵资料。
李时珍一生记录临证实践经验而留下的成功医案本来很多,曾经编撰为
《濒湖医案》一书,可惜已失传。《本草纲目》中保留下来的医案,只有十
多条。每条医案都是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十分可贵,从中可窥探李
时珍医学思想的一斑。
《升麻·发明》记载一则医案说:一患者喜饮酒,寒冷时节哭母受凉,
病寒中。每餐不离姜蒜,否则不能下咽。发病时,从腰至胸口胀痛,大小便
频数。或吞酸,或吐水,或作泻,或阳萎,或厥逆。服用温脾、胜湿、滋补、
消导诸药,都时愈时发。李时珍根据古方,加以变化,终于治愈此病,留下
医案说:此乃饥饱劳逸,内伤元气,清阳陷遏,不能升发所致。”他的处方
是:“用升麻葛根汤合君子汤,加柴胡、苍木、黄芪煎服。服后仍饮酒一二
杯助之。”照此医案施治的结果,成效显著。“其药人腹,则觉清气上行,
胸隔快爽,手足和缓,头目精明,神采迅发,诸症如扫。每发,一服即止,
神验无比。若减升麻、葛根,或不饮酒,则效更迟。”这一医案记载十分完
备,病情、病因、治则、药物、功效,都很明确,后人便于参考。不止如此,
李时珍进一步从医理病理上加以分析,指出:“大抵人年50 以后,其气消者
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禀受弱而有
前诸证者,并宜此药活法治之。”(校点本第二册,第797 页)从个别病例,
总结出一般原则,便于将局部经验,加以推广。
《延胡索·发明》中,记载了李时珍的另一医案:“荆穆王妃胡氏,因
食养麦着恕,遂病胃脘当心痛,不可忍。医用吐下、行气、化滞诸药,皆人
口即吐,不能奏功。大便三日不通。”李时珍针对这一病证,反复思考,终
于以单方治愈。他说:“因思《雷公炮炙论》云:‘心痛欲死,速觅延胡。’
乃以玄胡索末三钱,温酒调下,即纳入,少顷,大便行而痛遂止。”此单方
何以有此神效?他分析道:“玄胡索,味苦微辛,气温,入手足太阴、厥阴
四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他还根据这一临
证经验,治愈另一垂危患者:“华老年50 余,病下痢,腹痛垂死,已备棺木。
予用此药三钱,米饮服之,痛即减十之五,调理而安。”正如他所说的:“药
之中的,妙不可言。”(校点本第二册,第804 页)
在《牵牛子·发明》中,保存有李时珍用牵牛治病的两件医案。其一说:
“一宗室夫人,年近60。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燥
药则泥隔不快,服消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30 余年矣。时珍诊其人体肥膏
粱而多忧郁,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
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润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消血徒入血分,
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牛未皂荚膏九与服,即便通利。自
是但觉肠结,一服就顺,亦不妨食,且复清爽。”李时珍用一服“牵牛未皂
荚丸”治愈老妇30 年锢疾,关键在于他抓住病根,判明患者乃三焦之气壅滞。
然后对症投药,一服而愈。以往医家或用润燥药,或用消黄通利药,其所以
不见效,都因其“不能通气”。所以他得出科学结论:“盖牵牛能走气分,
通三焦。”牵牛末皂荚丸,是用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炒,不蛀皂荚酥炙二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