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页)
毕竟董家堡损失惨重,家丁奴仆纷纷逃散,就连董家族人也死伤众多,现在正是缺乏人手的时候。
刘宣见董家粮店已经关门,家丁奴仆也全部回去,并不在县城之中,心中的担忧也放下不少,毕竟古代道路不便,古人很少出远门,认出李昭云父子的熟人也几乎没有多少。
眼见太阳已经偏西,距离太阳落山的时间已经不短,粮店也快要打烊关门,刘宣不想节外生枝,于是在李昭云指引之下,快步进入一家名叫福生号的粮店。
在古代,做一个粮商也非常不易,除了资产雄厚之外,还需要在官面上有依靠,这一家福生号,就是背靠延长县丞的关系才能开的安稳。
众人进入粮店,只见里面盛放的各种种类繁多的粮食,既有大米,白面这种细粮,也有小米,高粱这种粗粮,另外还有豆饼,麦麸这**粮。
刘宣叫过伙计,开口问道:“今日的粮食是什么价。”
因为陕北粮荒严重,粮食的价格几乎一日一变,翻跟头的不停地往上涨,到现在,寻常的百姓之家,已经不堪重负,快要支撑不住了。
伙计见刘宣穿戴的不好,斜了斜眼,努了努嘴说道:“木板上写着,不会自己看嘛。”
刘宣不欲节外生枝,不愿意与这个狗眼看人低的刁奴生气,于是转过了头,仔细看了看木板上的文字。
新米白银五钱一斗。
白面白银五钱一斗。
陈米白银四钱一斗。
麦粒白银三钱五分一斗。
小米白银三钱一斗。
高粱白银二钱五分一斗。
黄豆白银二钱一斗。
杂豆白银二钱一斗。
豆饼白银一钱五分一斗。
麦麸白银一钱一斗。
干菜白银一钱十斤。
刘宣大致打量了一下这个粮店,加上所有的杂粮,店中大约有五十石粮食,古代一石大约有一百二十斤,店中所有粮食加起来,大约有六千斤。
刘宣大致算了算,加上李旭升缴获的大约六七两白银,刘宣手里有四十五六两白银,李昭云手中还有一个十两重的银元宝,想要将这些粮食全部买走,还远远不够。
现在这个世道,只有手里有粮食,才能够活命,银钱反而是身外之物,刘宣更不是要钱不要命的吝啬鬼,自然知道怎么取舍。
刘宣心中默默地算了片刻,将手中的银饼子掏出,开口说道:“来上二石麦麸,二石豆饼,再加黄豆三石,杂豆一石,高粱四石,小米三石,陈米二石,白面一石,总共是白银四十五两吧。”
刘宣手中的白银不算很多,只好大量购买粗粮,只买了很少的细粮,尤其是豆类,因为营养丰富,几乎被刘宣购买干净,这些粮食,总共十八石,共两千一百六十斤。
伙计惊讶的看了刘宣等人一眼,仔细算了算,没想到刘宣算的竟然十分准确,见刘宣穿着虽然粗陋,但是皮肤却白净,不像是种田的田客,再加上这样大笔的买卖,一个小小的伙计自然不敢做主,于是说了几句好话稳住了刘宣,慌忙跑进了后堂。
不到一盏茶功夫,从后堂里面进来一个富态的掌柜,掌柜朝伙计打了一个眼色,伙计慌乱的快步跑出店外,不大一会儿,就不见了踪迹。
这位富态的掌柜呵呵一笑说道:“好不容易做成一次大买卖,本想送上百十斤干菜,没想到店中却是不多,只好打发伙计出去采买一些,还需要等候片刻,如果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多多担待。”
刘宣呵呵笑了几声,开口说道:“多谢掌柜的抬爱,眼见天色将晚,只怕旅店打样,到时候没有住处也非常麻烦,还是先将粮食装起吧。”
富态的掌柜点了点头,招呼出两个苦力,众人一起合力称过了粮食,全部装进麻袋之内,刘宣正要交付了白银。
只见李旭升悄声说道:“这家店有些心黑,大升进,小升出,卖东西都缺斤少两,一石粮食最少也少给了十几斤。”
刘宣默默点了点头,任何时候的商人都非常奸猾,更何况门槛很高的粮商,尤其是刘宣,李昭云都有些外乡口音,更是奸商理想的宰割对象。
刘宣心中有底,但是不愿横生枝节,付清了白银,将粮食驮在骡子上,就要离去。
只见胖掌柜有些慌乱,连忙开口说道:“干菜还没有回来,不必如此着急赶路,不需片刻,伙计就能带回干菜,还是稍等片刻吧。”
刘宣双目紧紧的盯着胖掌柜,察觉到他的眼中有些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