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页)
大,说:“范卿不可骗朕。”
“陛下,微臣和小石相公相处几次,他不但才华过人,而且心思缜密。更难得他在墙上挂了张字,上面写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小石相公平时十分珍惜时间,连门也不肯出一步。现在他陪祖母出门,非是散步,而是了解民情风俗,为了担任官职在做准备。”
“真的?”真宗听了大喜,他向刘娥说道:“朕想喝点粥。”
感情他听到这个喜迅,精神大振,连食欲也有了。
要不是石坚是个少年,就是连寇准也听了吃味。
石坚果如范仲淹所说,他步出家门,还真的是为进京做准备,所以出来和街上的人交谈,了解这个社会的民情和人民的需要想法。
到了四月初,第四道任命的圣旨到了石家,这次宣旨使还是范仲淹,这次范仲淹权礼部侍郎升成了翰林院直学士户部副司,真正成了穿紫服的大官。可石坚的官职更耀眼,职龙图阁学士、太子宾客兼资善堂太子讲读、户部副司。这还是寇准等大臣一致阻拦,否则石坚的官职还要更大。龙图阁学士都是德高望众有学问有资历的人担任,太子宾客掌管太子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太子讲读也等于是名誉上半个太子老师,实际上太子的老师,这一串串名字冒出来,让和州随同钦差到石家的官员听了都感到眼花。
石坚似笑非笑地看着范仲淹说:“钦差大人,这次小子要再不奉命,恐怕天下人都要说小子贪心不足了。”
范仲淹说:“正是。”
石坚说道:“小子年幼,太重。”意思官太大了,自己岁数太小,然后伏下身体跪头说:“臣遵旨。”
听到最后一句,所有人大喜,他们还真怕石坚再次拒旨。华知州将早准备好的鞭在石家门口燃放起来。
这让附近的人家都知道这次神童终于肯进京了,因为新作物和棉花,和州以及附近所有州府人民都得到利,消息传开,这一夜和州鞭炮声就没有停过,连附近的州县也有许多人家燃放鞭炮,弄得象过春节一般。
第一卷《小圣人出世》完,请大大们继续观看第二卷《京华烟云》。特别是明天第二更应当合乎许多大大品味。再次声明,没有特别的事,一般小弟在上午十点钟左右一更,下午四点钟左右二更,晚上十点钟左右三更。
第二卷 京华烟云
第六十一章 辞别
四月初,原野开满美丽的野华,柳杨绿的滴翠,各种庄稼也焕发出勃勃生机。转 载自
在和州城外通往大江的河流码头附近,挤满了送行的人群。现在几乎和州街乡为之一空,全部来到码头为石坚送行。范仲淹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做到这地步,就是死了也值得。
石坚环顾四周,然后向送行的人群施了三个大礼说:“各位乡亲,小子心领了。小子与家祖母一直承蒙乡亲们厚爱,小子感谢不尽。”
这些人看到如今石坚身居高位,依然谦虚有礼,更是对这个少年充满了敬佩和留恋,纷纷说:“小石学士,我们不敢当啊,要没有小石学士为我们操心,我们那有今天好日子过。”
这也是实话。这些人大多数是平民,两湾大陆和大洋岛对他们来说来遥远,上面有再多的金银财宝,他们也只有望洋兴叹。可是这两年不要说棉布卖出所得的钱,就是卖那些杂粮种子所得的钱也让他们笑得合不拢嘴。就是和州城街上的商人也因为这两年涌进不少外地人,也赚了不少。
石坚再次说:“那也是小子该尽的本份,不论小子以后到了什么地方,也永远忘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和家乡的淳朴善良的乡亲。”然后饱含情地念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听了石坚说出感人肺腑的话,有许多乡民想到自此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这个有些孤傲善良英俊的少年,都已泣不成声。只有范仲淹在一旁说:“好词。”
其实词这个称呼直到南宋才简称为词。这时叫长短句,许多人认为它是诗的另一种方式,还有人叫它乐府,因此有人称之为诗馀,还有人称它为长短旬、歌词、乐章、乐府词,民间又称之为曲子词,还有北方人称为南词,以区别北词(北曲)。总之它称呼很乱,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直到石坚一直强行惯加给它为词这个名,又在献给真宗的奏折上着重区分的诗、赋、词、曲、小说甚至戏剧之间不同的分别,真宗又把这份奏折召告天下,许多人才称它为词。这件事就象是石坚所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