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并非基友(第2/2 页)
的。人都是自私的,不会彻头彻尾地为百姓服务的。人都是要为三分利,才肯起早,谁愿意离开早晨热乎乎的被窝,起来为人民服务呢?
如果自称有,那他一定是骗子,肯定不怀好意,或者动机不纯,或者目标邪恶。
尹懋看完电视节目回来,说:“不得了,他们工作队用电炉子烤火。”
德志说:“真的?”
“骗你干啥?是真的。”尹懋信誓旦旦地说。
德志信了,工作队用的电不是自己掏腰包,是政府埋单,另外,吃饭也是政府埋单。
这是可以看见的,看不见有多少由政府埋单的东西。工作队所花的钱名义上是政府的,实际上政府是花钱的机构,自己又不会赚钱又不会种出摇钱树,将树一摇,就掉下钱来。实际上政府所花的钱都是纳税人的钱。他们工作队除了不能常常和家人在一起外,其他并无损失。不像德志、尹懋,他们离开家乡和家人,起码需要一个半月才能回家一次,为的是能省则省,省下来的钱,可以为项目村的村民服务。或者用作他用,资金的调配是需要经过领导的。至于领导所花的钱,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是无论如何也是不知道的。
总体上说,德志所在的机构和政府机构还是不同。政府的钱来自纳税人,慈善机构的钱来自捐款人,纳税是必须的,捐款是自愿的,爱捐不捐,捐了欢迎,不捐也不违法。纳税则不同,纳税不纳税都得纳,否则违法。这是本质的区别。因此,机构要凭着自己做的事,来争取捐款人的款项;政府则不需要凭着自己做的事,只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就万事大吉了。说来说去,还是德志所在的机构,要面临着市场的考验。
两人说着话,洗脚睡觉。好在趁天未黑之前,尹懋和德志到洞里提了两桶水,用作晚上洗脸洗脚,还可供应明早所需。
老张家有水,他家在房屋后面的小山坡上修建了一口小水池,现在满足自己一家饮水用水需要都还困难,有时候还要挑水才行。德志根本不想问那俩老人借水,宁愿自己去提水。
那个山洞在公路底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的标准,应该不合格,可是附近的人都靠那里的水,好在洞里的水不容易干,今天打完了,经过一夜,明早又是一潭水。
到晚上提水的时候,那洞里的水已经不多,将塑料桶放倒,只能灌进去半桶水,底下是坚硬的石头。德志用一只桶打水,另一支桶当瓢,等把另一只水桶装满,再用后一只桶装半桶水,再将一满桶水匀一下,差不多就行。两个人一人提一桶,这也算公平合理。
头一次在傍晚打水没经验,后悔没带瓢,要回去拿,来去耽误时间,毕竟水源离住处要隔着一条公路,这次就算,以后就有经验了,带上水瓢就行。果然,等德志他们回来的时候,刚好遇到老张也去挑水,他带了水瓢,一看,便知老张是个很有经验的人,只可惜,德志没有观察仔细,否则,就不会提大半桶水回来。
德志去的项目村,一开始根本没有水,等项目结束有水了,就要离开,说起来有些遗憾。做了好事,自己却不能受益。虽说去的地方,大概都和政府部门有关系,但缺水的情况的确存在,有好处,让有关系的村民先得,这是不公平的,但,这是行内的规矩,除非那家机构非常牛逼,敢于向政府叫板,完全不听政府的才行,但大多数机构都没有那实力,只有逆来顺受的份儿了。
德志和尹懋各负责一个村,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两人一起工作,因此,有条件就睡两间房,两张床,没条件只有将就将就了。
在村委会,不是在村民家,条件差。一般来说,村委会的东西会流向私人家,私人家的东西不会反向而流,大概如此,村里的东西越少,死人家的东西越多。所以,德志、尹懋到了村委会,竟然连具有完整玻璃的房间都没有,还是九书记聪明,他让杨熊从其它房间找到玻璃,东拼西凑地算是弄完整了一个房间,抵抗一下外面的寒气。看样子要下雪了。
德志与尹懋睡一张床,很不习惯,虽各睡各的被子筒,但心理上还是有点不能接受,感觉到很别扭,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可能像蜗牛那样把家背在身上到处走吧?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 .. ,您的最佳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