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服从后的必然一致;这种一致无可争议;是国家的意志;是政治思想的绝对统一;即使色彩的喜好是个人的天性;也得被压抑。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时代的人失去了一点点做人的权力………对色彩的喜好。一点点做人的自尊………对色彩的自由选择;更无须谈做人应该有的独立天性。是啊;我们的父辈好像被“惯坏了”什么都是被国家安排好的;懒得再选择唯一的自己;如全中国都是同一个自己!这以后即使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今天父辈们也忘不了跟风的习气;这样无外呼就是一个行业刚兴起;马上千军万马挤的水泄不通;结果打的头破血流;被些外国学者称为“中国独有的一窝蜂效应”
我们的父辈在80年代就诞生了我们;从记事起我们就知道他们是爱我们的;他们不愿我们像他们在物质极匮乏的年代那样狼狈不堪;因为我们是他们的第二次新生命;看到了我们的健康茁壮成长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了;再加上国家8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就更成为他们手心的宝了;特别是如今由于国家物质生活的宽余;有些家庭为了子女能有一个好学校就读;不惜全家搬家;甚至为了考一所著名大学不惜把户口转到大学所在地;或全家万里迢迢搬家出省到竞争不算激烈的西部就读。在我的身边父辈们省吃俭用;砸锅卖铁功孩子上学的家庭比比皆是(我身为其列)每当我们谈及父母家庭;那种无以言表的浓浓的情感能让开始还欢天喜地的有说有笑的气氛一下子滞涩、凝固。我相信更多的是感恩和内疚;父母的意愿一度是我们从小到大为之奋斗的使命、无法抗拒的责任。为了不让父母的脸上对我们有失望的表情;我们小心谨慎真怕牵动两代人都敏感的神经。无数个日夜我们都做一个梦;梦中父亲站在山峰顶端指着远方从未去的地方说:“去吧;那里!那是对的。”一个电闪;父亲目光严厉;表情坚毅;站在父亲旁边的母亲眼中饱含泪水一直点着头看着我们;我们仰望着万丈高山顶端的父母只感到脖子发酸一片茫然;只希望父母能从山顶上下来;坐在一起谈谈;为什么要去那里;你们所指的那里到底是哪里;可不可以不去那里。您们知道吗父母;我们爱你们;知道你们的不易;可就是爱的轻松不起来;内疚的爱着、无可辩驳却又单调如一的爱着…。梦似乎和现实天然的相通;父母们计划着我们的学习、计划着我们暑假期间自由的时间、计划着我们的理想、计划着我们纯真的想法、计划着我们课外读的书籍、计划着我们自然的生活节奏、计划着我们的爱与被爱…。可真不好意思;毕竟我们生在了阳光明媚的岭南;来自西方爽性的风;在岭南成云致雨给我们了以洗礼………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谁都知道;除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语文;其他科目如物理、化学、数学等几乎都是舶来品;我们多多少少也会被熏陶一下;就好比经常吃羊肉的人难免身上有膻味;于是我们希望有点独立、有点与重不同、有点独特的“个人主义”………自己的小秘密;有点自己认为对与错的权限。如果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叛逆的年代我想原因回答起来很巧合;有点天衣无缝。首先;天时:21世纪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能力的年代。其次;地利:出生在“岭南”阳光明媚;雨量充足适宜长久居住。再次;人和:80后都开始充当社会的顶梁柱(即开始和父辈夺权)彼此心有同感;没有代沟配合默契。一如西方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一批有点激进的分子;打着当时认为是正义的复兴古典文化的名义;背地里却是要推翻奴役人思想的宗教神权以释放被压抑的人性。如果说为此80后要掩盖一些内心的真情、行动的真实的话;在未来看现在是否可以得到原谅呢?在我们偷偷的背着父母跟一个朋友学吉他准备以后组建一个乐队而豪情万丈几乎为此放弃手头的笔时;我们为我们的考试成绩下滑是否要狡辩道:“哎呀;妈妈呀;您老不知道世界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考试总吃鸭蛋呢;结果没上三个月就被勒令退学;他的妈妈反而没有对他发脾气;而是更加关怀他;并每天抽出时间教他算术呢;您比她嘿!我就不说了;哎!这辈子我是成不了大发明家、大科学家了。”
前面提到了权威学者的关于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我们80后的男男女女们和我们的父辈们各处于哪个层次的需要呢?如果说父辈们像我们处于青少年时期(大约70年代)那个年代肯定是吃、穿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60—70年代;国内外局势也相当严峻;安全需要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形象的说:生理需要为主;安全需要为辅;爱与归属需要就为奢侈品了;更何谈自我实现需要呢?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到90年代;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