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1/4 页)
太后说:“那让那个应伯爵回京城当官好了。”
夫人为难,望向真潘金莲。
真潘金莲更手足无措,估计她是不愿意,她不知道如何才是好,动动嘴巴,想说“不”,可又不敢——真潘金莲在自己的地盘里无法无天,可到了皇宫,便拘束了起来。皇宫的规矩,真潘金莲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有着这样又那样的顾忌。不像我,因为什么都不懂,才敢胡作非为。
夫人和真潘金莲互相看了一眼,便齐齐用了求助的目光望向我。
于是我又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太后笑着说:“哎呀太后,人家应伯爵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对京城的生活习惯会不大适应啦,让他来京城,就英雄无用武之地啦。再说,人家应伯爵是个有骨气的男人,让他随着姐姐到京城来,不就是等于他嫁给姐姐了吗?这种吃软饭的事儿,是真正男人的,肯定是士可死不可辱是不是?”
太后说:“可你的娘亲,是想着跟你姐姐回云南去,你的娘亲在京城陪你不好么?”
我说:“不是不好。只是太后,只是臣妾的娘家留在京城,和臣妾见面的时间又不多,娘亲不能随便到宫中看臣妾,臣妾也不能出宫去看娘亲。娘亲大多数的日子只能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在府中,不如到云南去陪着姐姐,到时候还可以教姐姐的孩子吟诗作词。”
太后看了我一眼:“那你当年,为什么又不跟着你的娘亲学吟诗作词?难道你的娘亲不愿意教你么?”
我嬉皮笑脸:“不是娘亲不教臣妾吟诗作词,而是臣妾不学无术,不愿意学。”
太后又再气结,又再对夫人说:“你看,这是你教出来的好女儿!”
夫人只是陪着笑,大气也不敢出。
我又再说:“太后啊,如今臣妾不是很听话,很努力了么?臣妾努力的学写字,努力的学着吟诗作词,好像臣妾还进步得挺快的。”
“嗯。”太后点点头:“哀家前些日子看了你写的字,倒是挺娟秀清丽,飘逸灵动的,看上去也不比德妃的差,这倒是挺难得。就是你那些诗词,全是些歪诗歪词,似通非通,哀家看起来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第11卷 第398章:真假潘金莲(6)
说了半天的话,太后倦了,看着夫人,不耐烦起来,她说:“算了,这些事儿,还是你们自己决定,想如何做就如何做,哀家也不想管那么多事。哀家再管,就给别人闲话,说哀家连自己的娘家也要管,像什么话?”太后又再说:“哀家唯一的亲弟弟,早早的去了,哀家心里也不好受。还好哀家身边还有淑妃相陪,淑妃也尽得皇上的宠爱,哀家总算还有点安慰。”
夫人一个劲地陪着笑,话也不敢多说。
真潘金莲也不敢多说话,只是低着头,忐忑不安地一味的玩着自己的衣衫。
出了长乐宫,夫人和真潘金莲对我千谢万谢。
夫人拉着我的手,看着我,轻轻地说:“淑妃娘娘,难为你了。臣妾原本没想到,淑妃娘娘做得这样好。”——夫人并不是不知道,在宫中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荣华富贵又如何?自己的人生,可是像在走钢丝绳,险象环生,略略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粉身碎骨的危险。
真潘金莲是个直性子,看到我真心的帮她,她一改以往对我的嚣张态度,跪下来,向我磕头,她诚心诚意地说:“谢淑妃娘娘的成全。”
我把她扶了起来:“自家人,不必说这些客气话。”
真潘金莲站了起来,突然就很亲热地抱了我,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说:“谢谢姐姐不念旧恶。姐姐,谢谢!”——虽然她和我调了包,而事实上,我比她大了好几个时辰,所以她叫我“姐姐”。这一声“姐姐”,让我和她之间的隔阂解除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有着热泪盈眶的感觉,有一种暖暖的类似亲情的东西,流窜在心头。我分别地抱了抱夫人和真潘金莲,我轻轻地说:“下次见面,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你们好好体重。”
夫人抹着眼泪:“淑妃娘娘也要好好保重。”
真潘金莲说:“好好保重。”
这一别,当时谁都没有想到,我和真潘金莲就成了永别,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真潘金莲。但我不是最后一次见到夫人,我和夫人还有着未完的缘——不过,这已是后话。
第11卷 第399章:红杏出墙,人没出墙(1)
年后,宫中的喜事连连,先是武三郎成亲,迎娶了他那位娇小秀丽的王妃;接着是谢迎儿有“喜”了,再接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