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姚枢丝毫没有怕死的样子,脸上挂着嘲讽的冷笑,蔑视地说:“哼!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在你眼里,百姓生命还不蝼蚁草芥,愿抓就抓,愿杀就杀,压根儿不经过官府!别人说半个不字,就被说成是犯上作乱,谋逆造反!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王法啊?”
“你!”脾气暴烈的麻里阿图被噎喘不过气来,举刀要杀姚枢。
“住手!”忽必烈喝止住他。
忽必烈想弄明白事情的真相,便对姚枢说:“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说实话,要有半句瞎话,本王决不轻饶!”
姚枢见忽必烈态度诚恳,便把事情经过讲说了一遍。
姚枢的师傅赵复,是位博学大儒,又是位出世高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潇洒飘逸,一派仙风道骨。因看破红尘,拒不作官,隐居邢州,养鹤种芹,幽闲自得。他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得一部司马光辑纂的《资治通鉴》。但是,这部书自宋神宗元丰七年编成以后,一直没有刻印,直到宋高宗时才在杭州印制了十几套,一般人是很难得到它的。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杭州失陷,听说有几部流落到了民间。姚枢知道师傅的心愿,所以一直在用心寻找,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千心万苦,终于张到了一部。高兴得他好几个晚上没有睡觉。不顾兵荒马乱,千里跋涉从辉州苏门来邢州寻找师傅赵复。
赵复见姚枢千里迢迢为他送来了朝思暮想的《资治通鉴》,高兴和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但见老人眼含热泪,无比珍爱地抚摩着《资治通鉴》,枯瘦的双手止不住瑟瑟颤抖。一边抚摩一边对姚枢说:“啊!太好啦!我寻思今生今世再也见不到它了,没想到……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姚枢,兵荒马乱的,你找到它,一定不容易,吃了不少苦吧?你瞧,几经战乱,保存得还如此完好无损,真是太不容易了!传世的无价之宝啊!”
姚枢见师傅如此高兴,经历的千心万苦顿时烟消云散,雪化冰消。能为师傅了却一桩心愿,他觉得任何辛苦都是值得的。
然而,赵复的想法姚枢并不知道。所以,赵复下面说的一番话,大大出乎姚枢的意料。赵复心情平定下来以后,很认真地对姚枢说:“姚枢啊,三国关云长,凭一部《春秋》,辅佐刘备成就了三分天下。凭你姚枢的才能,再加上这部《资治通鉴》,足可辅佐明主完成千秋大业呀!”
姚枢没想到师傅会说出这样的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时怔住了,不知如何回答才是:“啊?师傅……您……您是说把这部书……”
赵复哈哈大笑,笑得很爽朗很畅快:“你以为我千方百计寻找这部书,是要把它据为己有,藏之密室,将来带进棺材?我是希望它能帮助你实现抱负,大有作为呀!”
姚枢一直以为是在帮助师傅实现心愿,没想到师傅却是在为自己着想,他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紧紧握住赵复的手,发自肺腑地叫了一声:“师——傅!”千言万语,千情万意,千恩万谢,尽倾注在这两个字中了!可是,姚枢并没有显出太多的喜悦,长叹一声,苦笑着摇摇头,说:“如今天下大乱,南宋皇帝昏庸无能,贾似道当道,排挤贤良,惑乱朝纲。嘿!到哪里去找有雄才大略的英君明主哟!”
赵复说:“这里离漠北比较近,老师曾听到一些关于忽必烈的传说,说他与别的蒙古王爷不一样,胸怀大志,很想有一番大作为。更为难得的是,听说他很能善待中原的汉人儒生。听说有神童之称的子聪和尚,已经投奔了他。”
此话引起了赵姚枢的兴趣,说:“师傅说的这个子聪和尚,可是先生的同乡,出家前俗姓刘,名叫刘侃,十七岁就在邢台节度使府当了令史?”
“不错,正是他。”赵复肯定地点点头。
姚枢惊诧地说:“诶?听说他不是当了道士吗?什么时候又皈依了佛门?”
赵复说:“我是听此地圆觉寺的住持说的,他的师兄是和林云中寺的海云大师,而海云大师正是子聪的师父。所以,这个消息是不会错的。”
“喔?云海大师可是位闻名海内的得道高僧啊!”对于海云大师,姚枢曾有耳闻,知道他是位学识渊博的儒僧,在中原是很有些名气的。
赵复告诉姚枢,正是海云大师把子聪举荐给的忽必烈。另外,赵复还把他听到的忽必烈冒险亲到临安去请郝经是事,像讲传奇故事一样给姚枢讲了一遍。
姚枢的心动了,一个蒙古王爷能有如此的气魄和胸襟,太不容易了,心中萌动了去投奔这位王爷的念头。但他不知道这些传言是真是假,所以,一直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