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3/4 页)
。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科幻出版物为了保持读者的“消费忠诚度”,刻意制造一种迷狂的气氛。而不是相反,客观冷静地评价科幻艺术。
迷狂型爱好者不仅科幻文艺有,其它类型文艺无不具有。笔者当年在天津心理卫生专科医院见习,便曾经接触到一个高中生患者。他的“症状”就是逃课,骑车寻找天津市各个租书点,租阅当时能够找到的所有武侠小说。可以说,成瘾现象是这类迷狂型爱好者的共同特点。
一种文艺类型,拥有“痴迷者”绝不是一件好事。痴迷者的艺术欣赏水平有限,更多是把它当成精神寄托。痴迷者的痴迷行为肯定会引发亲朋好友的反感,同时给这个文艺类型带来负面影响。在社会大众当中,存在着许多对科幻的批评,多来自于这种直观的反感。看到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科幻小说不能自拨。哪个家长会支持呢?
切莫因为一点点发行量而鼓励这种行为。笔者因为长期从事科幻评论工作,经常会有一些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把科幻习作寄给我,请我“指点”,或者找人发表。我总是回答说,你应该先争取考上大学,那样更有利于你从事科幻事业。
第二节:科幻社团
科幻迷松散地分布在社会各个角落。其中一部分人组织科幻社团,形成较为自觉的组织机构。这方面,以大学科幻社团为典型。大学生比中学生拥有更多地活动能力、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他们又比成人科幻迷容易集中,再加上,在大学中组织社团活动手续简便,所以,大学科幻社团成为当今科幻社团的主力,甚至已经存在着非正式的中国高校科幻同盟。在这些科幻社团里,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的科幻社团都活动了数年,形成传统。
目前,科幻社团最大的问题,是成立时大家很有热情,成立后却不知道做什么。因为没有活动,再加上发起人个人生活与工作的变化,许多这类社团一年半载后就消失了。
以笔者所见,科幻社团可以作以下几项实际工作。一是组织作品研讨,将有关结果反馈给作家和出版社。这是科幻社团对科幻事业最直接的贡献。作家和出版社本身便很需要这类反馈。科幻社团可以将这类意见集中起来,这比作家与出版社单独去收集,要有效率得多。
二是承接出版社新科幻出版物的宣传活动。出版社选择科幻选题,多半并不在行,对市场也不大了解,更缺乏相关的宣传渠道。所以,科幻社团如果承接他们的宣传活动,可以得到实际的支持。象上海少儿出版社,便曾经为京津两地科幻社团投入数千元,宣传自己的科幻丛书。《世界科幻博览》创刊时,专门请科幻社团的组织者参加笔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请科幻社团代为征稿和宣传。
三是对科幻进行宣传。在社团所在的学校、社区里,宣传科幻艺术。这方面要求科幻社团的组织者,其对科幻的视野超过一般会员。以笔者所见,大部分科幻社团的发起人虽然有热情,但对科幻有相当了解的组织者还很少见。
第七卷:科幻——从文学到文化 第三章:科幻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前言
第一节:想象力崇拜
第二节:全球化的文化
第三节:科幻文化的城市意像
第三章前言
科幻能否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关键看它有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第六卷《科幻与科学》中,笔者其实已经介绍了科幻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特色——科学精神。科学哲学、科技史和科学社会学,本身就是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融合的产物。笔者用接近一卷的篇幅,分析科幻作品中对这三个领域的反映,也是意在体现科幻中的科学文化价值。二是未来意识。它是科学精神的直接产物。
除此之外,科幻文化还有三个主要特征:想象力崇拜、歌颂全球化、富有城市意像。本章便介绍科幻文化的另外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节:想象力崇拜
文学创作活动特征之一就是其精神活动的自由性,没有心灵的自由,也就没有文学的创作。而想象恰好是所有人类心理能力中最少受限制的一种,最能体现心灵的自由性的一种。《文学理论要略》童庆炳主编,10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虽然如此,但是,很少有其它文学类型(或许奇幻例外)象科幻这样,极端地强调想象力。
在“科学”、“幻想”、“小说”三个因素中,“幻想”这个因素恐怕是人们理性分析得最少,而非理性喧染得最多的了。对许多人来说,它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如果你深入地问,什么是科幻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