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页)
偌大一个中军帐,四千人马,最后。只剩下这二百四十四人。
帐中上座,刘盈轻叹一声,面色惨淡。
“但既然英布已经被俘。”周勃扬起战袍拱手道,“则淮南国无主。指日可下。只是,”他想起自己这一日来担惊受怕,不由黑了半边脸,皱眉道,“殿下实不该将自己身陷险境,让臣等,也让长安城中陛下皇后担忧。”
此时刘盈已经脱去了战时戎装,换上一身软裳。受不住力,微微靠在身后凭几之上,面上因失了些血色,淡淡苍白,与左颊之上浅浅一道伤痕,刘盈微笑道。“周太尉言而有理。只是孤想着。若是英布见不到孤,则他这数千人马在淮北流窜。不说惊扰百姓,对我军而言也是难以擒他。”
“那又如何?”周勃生性疏豪,不懂他话中涵义,正待再说。忽然望见少年通透的双眸,心思电转,骤然吸了一口气。
英布欲擒汉太子刘盈为饵,牵制汉军。那么,他刘盈为何不能将计就计,借势打力,以自己为饵,将英布这三千叛军牵制在淮河北岸这一亩三寸军营之中?
以四千汉军战三千叛军,不得不失,这份战绩,放在大汉任何一个其他的军队身上,不过是不功不过,没有任何可夸耀地。
但是领率这支军队的不是别人,是刘盈。
这个天家贵胄的少年,此前并不是以勇武著称的将军,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武人,不似他的父皇,他甚至没有真正经历过战场,在生死关头逼到眼前的时候,不必问有什么高尚或是不得已的理由,单只他有勇气下这个决断,就应经值得人赞赏,敬佩。
可是他战了,守了,以和淮南叛军大致相当地军力,撑住了以勇武著称的淮南军破釜沉舟式的袭击,直到大汉援军的到来。
在周勃无言的凝视中,玄衣缘的少年起身,走出营帐,瞧着大帐前首,两日之前,被无数汉军儿郎鲜血染透的土地。那儿如今已是一片荒芜干净,曾经堆砌满地的尸身被青草掩埋。
刘盈瞧了又瞧,仿佛这么瞧到来年春天,这片被鲜血浇灌过的土地就会生根发芽,抽出新的绿草,绿草悠悠长到盛夏,一群穿着扎甲地汉家儿郎就会笑着走出来,单膝跪下参拜,齐声道,“太子殿下。”
“周太尉觉得孤莽撞了?”
刘盈瞧的专注,并不曾将半分余光分给身边有大汉殊荣的老将军。
“不会,啊,不对,是不敢。”周勃尴尬道。
如果是任何一位旁的汉将,沙场迎敌自然是他地分内事,没什么好说的。刘盈的不同却在于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出一点差错,那会牵连太多人。
但抛开他的储君身份,这场战本身打的虽然不咋地,战后效果却是大大的好。
擒下英布,则淮南余勇不足为惧,下淮南指日可待。淮南国土中的汉家百姓将少受战乱之苦。而本该在这场战争中付出性命地两方士兵将存活更多下来。
“孤也觉得孤是莽撞了。”刘盈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径自道,声音轻柔。“若孤不曾一意孤行,避走边城,也许这三千余汉军就不会将命送在这淮河岸边。”
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杀人,没有人会无动于衷仿佛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过。也许当时情况紧急无暇细想。可是事后,想起那流着鲜血倒在自己面前的人,死地时候他还伸着他的手,死死死死的看着你,你又怎么能食安寝,夜夙寐。
周勃皱眉看着面前少年,他也是军人,自然知道刘盈正是度他心中地关槛。十六岁地少年初见血腥战场,他又素是个心性仁弱地主。
不。
周勃在心中斩钉截铁道。
他们大汉地储君,仁而不弱。
弱的人如何能刹那间定江山慷慨迎敌?弱的人如何能持剑对凶猛若虎的叛军临危不乱?
周勃逆着天光,斜斜仰首逆着站在帐口处的玄衣少年。他侧影清瘦,是他素日里看不起的荏弱。但是,他的眸底已经隐隐带了微微尊重。
驰骋沙场地武将,他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储君呢?他不必亲上沙场,勇冠三军;但他必须有勇气担当战争。
他不必慧能通神,运筹帷幄,但他要能决断。明晰时势。
三军中,哪有那么多讲究。那些个害怕鲜血,害怕死亡的,拖出去一顿板子打下来。哼唧哼唧也就想不了那么多了。但是刘盈身份尊贵,实在不容他如是施为。周勃一时为难,皱了老大的眉,正无设法处,忽听得帐外一声诘笑。
“殿下这话,襄听着却觉得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