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丞相啊!你真是个好丞相,只可惜了!你老了,该回家养老去了!多谢你多年来对朕两代国王的扶持,谢了。”
国王嘴上说得还是比较客气的,可心里就是另一个态度了。要不是看在你这么大年纪的份上,是不会这么便宜你的。
大家都知道国王这样做是怪罪丞相,也是在敲山震虎,告戒大臣们别再胡来!
国王正了正身子说:“朱子涵胆大妄为,无视本王威严,该当死罪。看在你有功在先,暂留尔命,以儆效尤。钦此!
丞相被撤了,但他很高兴。因为朱子涵没事了。朱子涵的老娘绝食身亡了。她以死抗争,换来了家人性命,太让人们感动。老夫人出殡那天,送殡的人特别多。丞相也在其中。
杀国舅爷的大案,惊动了朝廷轰动了江南。白尚雄的妹妹白娘娘得知此事后十分恼火,痛恨之极。
老道死了,白娘娘只能把气撒在朱子涵及他的家人身上。朱老人夫死了,可朱子涵至今还安然无恙呢!
于是,她肯求国王要为自己出气,治罪于朱子涵。
国王告诉她说:“你的这位哥哥犯的罪也太大了,所以朕暂时不能杀朱子涵的。”
让国王暂时不想杀朱子涵的主要原因,那是怕杀了人家真的会影响到全国赈灾的大好形势。于是,有功在身朱子涵是因有用而是暂时安全了。
国王明明知道杀白商雄是朱子涵是在帮助自己巩固江山社稷的。
可是,他还是答应了白娘娘请求。说:“朕现在不想杀他,是要让他活着,帮朕度过难关。等到太平无事了的时候,朕会找个茬,再杀了他也不迟吗?”
国舅爷被朱大人斩首的消息一经传开;灾区的所有贪官污吏都被震慑了。他们的不轨行迹马上就有所收敛,从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赈灾救灾的主动性。
白尚雄被斩首之事,对百姓来说那是大快人心的。
朱子涵用罚没的粮食来赈济百姓。灾民们能得到救灾粮,生活有了指望。人们对救灾有了信心,参加修堤筑坝的人就多了起来。
朱子涵用罚没的钱用来修筑堤坝。人多了钱也有了,修堤筑坝的进度大大加快。
朱子涵在洞县赈灾治灾的工作成效显著。他决定在张大虎和王小龙的陪同下乘船顺流而下,沿途视察发现问题就地解决。
朱子涵站在一只小船上顺江而下了。他看到两岸灾情还在继续,好在如今的情况比过去看到的情况要好多了。大大小小有险情的堤岸上,都有人在那里抢修。
逃难的灾民少了,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看到有放粮的、施粥的。
小船行驶到一个筑堤工地,朱子涵让小船停下来,他们上了岸。
这里干活的民工不少;大伙干得也比较起劲。朱子涵来到一位老民工跟前问。“老人家这里离县城还有多远啊?”
“不远了,也就十几里路。”老人家一边回话仍不停地在干活。
朱子涵说:“你们干活干得很卖力啊!”
这才停下来,他细细地端详着这位商人打扮的人。
“您不会是微服私访的朱大人吧?是开个玩笑的。”
“是这样的,我们的县太爷总算要做点好事了。多年来,这段一直没修过,这会儿可算要下决心修了。这大概是怕朱子涵钦差来杀他的头吧!”老人笑着说。
另一个民工插嘴说:“这个机会很难得,我们要抓住时机好好地修一下,免得我们年年遭水淹。
朱子涵问:“你们干这么重的活能吃得饱,吃的好吗?
“现在好多了,能吃饱,不再吃发霉的粮食了,能吃的这样,我们也是要托朱子涵大人的福啦!”
朱子涵走后,工地上不知怎么就传开了,说朱大人扮成商人微服私访到工地上来过了。
朱子涵沿水路一路视察,看到的情况基本上大同小异。可见,朱子涵的杀一儆百起了极大的作用。
各地官员都在抓紧修筑堤坝。修筑堤坝的进度也比较快,质量也比较好。各地赈济百姓的工作正在继续,有些地方工作做得还比较不错的。
大灾时,各地百姓因对官府不满,不少百姓落草为寇了。
现在形势好了,不稳定的势头明显减弱。但有少数的地方官府、军队对被逼上山当过土匪的人严酷镇压。镇压的后果就形成了僵持局面,反而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秩序。
被朱子涵调过来维持社会秩序却惨遭失败的吴传水就在黑峰山这一带维持社会秩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