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3/5 页)
中国之上地总面绩达二百万
方公里,较之今日中国东北各省大一倍有余。此约之立,使
中国东北边境获致一百五十余年之安宁,而罗刹东侵受阻,侵
略野心得以稍戢。自康熙、雍正、乾隆诸朝而后,满清与外
国订约,无不丧权失地,康熙和韦小宝当年大振国威之雄风,
不可复得见于后世。(按:条约上韦小宝之签字怪不可辨,后
世史家只识得索额图和费要多罗、而考古学家如郭沫若之流
仅识甲骨文字,不识尼布楚条约上所签之“小”字,致令韦
小宝大名湮没。后世史籍皆称签尼布楚条约者为索额图及费
要多罗。古往今来,知世上曾有韦小宝其人者,惟“鹿鼎
记”之读者而已。本书记叙尼布楚条约之签订及内容,除涉
及韦小宝者系补充史书之遗漏之外,其余皆根据历史记载。)
依据当时习惯,双方同时鸣炮,向天立誓,信守不渝。清
方大炮四百余门,在尼布楚城东南西北四方同时响起,大地
震动。俄方大炮只二十余门,炮声廖廖,强弱之势,相差实
不可以道里计。费要多罗暗叫侥幸,倘若议和不成,开起仗
来,俄国非一败涂地不可。
当下两国使臣互赠礼物。费要多罗赠给韦小宝等人的是
时表、千里镜、银器、貂皮、刀剑等物。韦小宝赠给对方使
节的是马匹、鞍辔、金杯、丝绸衣衫、绢帛等物,此外二百
六十名哥萨克骑兵各赠纹银二十两,以赔偿被清兵割断的裤
带。
当晚大张筵席,庆贺约成。费要多罗兀自担忧,不知前
去偷袭莫斯科的清兵是否即行召回。不断以言语试探,韦小
宝只是装作不懂。
过得两日,费要多罗得报,有大队清兵自西方开来。他
登上城头,以千里镜眺望,果见一队队清兵向西而来,渡过
尼布楚河以东扎营。费要多罗大喜,知道西侵的清兵已然召
回。他哪知大队清兵只在尼布楚之西二百里外驻扎候命,一
听得炮声,便即拔队缓缓而归。
又地数日,石匠已将界碑雕凿完竣。碑上共有满、汉、蒙、
拉丁及罗刹五体文字。
界碑分立于格尔必齐河东岸,额尔古纳河南岸、以及极
东北之威伊克阿林大山各处。碑文中书明两国以格尔必齐河
为界,“循此河上流不毛之地,有名大兴安以至于海,凡山南
一带流入黑龙江之溪河,尽属中国;山北一带之溪河,尽属
俄罗斯”;又书明:“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
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俄罗斯。其南岸之眉勒尔
客河口,所有俄罗斯房舍,迁徒北岸”;又书明:“雅克萨所
居俄罗斯人民及诸物,尽行撤往察罕汗之地”;又书明:“凡
猪户人等,断不许越界,如有相聚持械捕猎,杀人抢掠者,即
行捕拿正法,不以小故阻坏大事,中俄两国和好,毋起争端。”
两国钦差派遣部属,勘察地形无误后。树立界碑。此界
碑所处之地,本应为中俄两国万年不易之分界,然一百数十
年后,俄国乘中国国势衰弱,竟逐步蚕食侵占,置当年分界
于不顾,吞并中国大片膏腴之地。后人读史至此,喟然叹曰:
“安得康熙、韦小宝于地下,逐彼狼子野心之罗刹人而复我故
土哉?”
树立界碑已毕,两国钦差行礼作别,分别首途回京复命。
韦小宝召来华伯斯基与齐洛诺夫,命二人呈奉礼物给苏
菲亚公主,其中既有锦被,又有绣枕。北国荒鄙之地,这些
物事无处购置,均是双儿之物。韦小宝笑道:“公主如当真想
念我,就抱抱丝棉被和枕头罢。”华伯斯基道:“公主殿下对
大人阁下的情意天长地久,棉被枕头容易残破,还是请大人
派几名筑桥技师,去莫斯科造座石桥,那就永远不会坏了。”
韦小宝笑道:“我早已想到此节,你们不必罗苏。”命亲
兵抬出一只大木箱,长八尺,宽四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