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有少量的甲烷、水和氨。类地行星金星和火星都具有以二氧化碳占优势的酸性大气圈,氧、氮含量很少,水分也非常少。地球与太阳系其它行星的大气圈组成的差异,看来主要是由于地球上有大量生物长期的生命活动所造成的结果。生物活动能动地影响并调节环境,使环境维持在适合生物生存的状态下。地球大气圈的酸度、化学组成、氧化还原状况和温度稳定性等情况,都和其它行星显著不同。这些特殊情况和生物活动都有很密切的关系。由此看来,原始的大气不但提供生物的化学进化所需要的物质原料和化学反应条件,还为生物的演化提供了条件;而生物本身又积极参与维持和调节大气圈的各种物质的化学状态,使其适合自己的生存。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液态水的出现是生命化学演化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金星、火星和地球同属类地行星,但金星和火星上缺乏液态水,很可能是那里生命不能存在的主要原因。所有以碳为基础的生命物质都与水有关;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有机分子虽然也可能在气相中生成,它们却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有证据表明,早期的金星上曾出现过海洋,其存在时间可能长达1000 M a年之久,应当足以容许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发生。但是后来,由于金星的游离大气中高含量的二氧化碳,造成了强烈的“温室效应”,使水不能继续以液态形式存在。火星上也有曾经存在过海洋的报道。
第三节 地球的地质年代
第三节 地球的地质年代
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组、段)。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亿年前,止于6700万年前,延续亿年。下页包括生物进化地质年代表
大家知道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这样可便于我们进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隐生宙的上限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却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一般说来可推至6亿年前,也有推至亿年前的。从6亿或亿年以后到现在就被称做是显生宙。
绝对地质年代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绝对地质年代是以绝对的天文单位“年”来表达地质时间的方法,绝对地质年代学可以用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延续和结束的时间。
在人类找到合适的定年方法之前,对地球的年龄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更多含有估计的成分。诸如采用季节-气候法、沉积法、古生物法、海水含盐度法等,利用这些方法不同的学者会得到的不同的结果,和地球的实际年龄也有很大差别。目前较常见也较准确的测年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法。其中主要有U-Pb法、钾-氩法、氩-氩法、Rb-Sr法、 Sm-Nd法、碳法、裂变径迹法等,根据所测定地质体的情况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半衰期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获得的地球上最大的岩石年龄为45亿年,月岩年龄46…47亿年,陨石年龄在46…47亿年之间。因此,地球的年龄应在46亿年以上。
宙下被划分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学进化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