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第1/4 页)
这一年的消费主力,则是黑白电视。
电视已经在中华民国出现有些年头了,不过一直没有完全普及。此时中华民国经济恢复,很多老百姓选择将手里的钱拿来选择购买黑白电视。
因为就业没有压力,尽管不是什么金饭碗,但是失业国家有保障金,所以老百姓在消费这种大件商品的时候还是比较疯狂的。
中国的老百姓节俭是没有错的,他们平时可能会省吃俭就用,但是在购买耐用品的时候,却一点也不小气。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耐用品是可以一直使用的。省吃俭用,无非就是为了购买那些耐用品。
特别是当看到别人都有一些大件商品的时候,互相攀比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
两年的时间,让不少老百姓手上都积攒了一笔钱,很多老百姓都是有房子有车子了,剩下可以消费的大件,也就是电话、电视等电器。电视的普及,让国家在舆论宣传上变得更加方便。
黑白电视的技术是财团掌控的,这块‘肥’‘肉’自然是财团享有。
这是一种货币回收手段,财团通过投资、放贷,将货币投入市场,再通过商品销售,以及政fu税收,将货币收回来。老百姓则通过消费购买到了他们需要的商品,没钱了之后继续工作。
中华民国的电视台也只有五个,娱乐‘性’的节目占比只有三分之一。不过这个年头电视台刚刚出现,老百姓都感觉很新鲜,对于这样的节目安排以及电视台数量,也都很满足。
其中‘民国台’,相当于后世的中央台,沈凝云按照后世的习惯,也在民国台搞了一个‘‘春’节联欢晚会’。
不少老百姓购买黑白电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过年的时候看到‘春’节联欢晚会。
当然每一年的年关,大量的食品消费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中华民国的老百姓在年关食品的消费方面,此时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大量消费海产品。
随着中华民国的远洋渔业的发达,每年都有大量廉价的海产品捕捞回来。不仅沿海省份有大量的海产品供应,连内陆省份也随着‘交’通的彻底改善,也有大量的海产品供应。
经济的恢复,让老百姓这个年关的消费又阔绰了起来。而年关的食品供应,除了大量的海产品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特‘色’食品。
中华民国的那些经济殖民地每年会在年关前,向中华民国出口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同时中华民国也会在各大洲各国进口许多优质农产品供应国内市场的消费。
中华民国在食品进口上,关税并不是很高。
人类最本质的东西,还是吃饭。而一个国家的富强,目的无非就是让老百姓可以享有更多的资源。食物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经过劳动所得。
年关的时候,老百姓购买食品都是很大方的。不怕东西贵,只怕东西不好。
在市场上,不管是热带的水果,还是澳洲的鲍鱼,还是暹罗、印度的香米,或是美洲的坚果等等优特农产品都可以找到。
中华民国的广大疆域中,同样也有大量的优特产品,不过因为人工成本比较高,那些劳动产值不高的产业规模比较小。而且自然资源,很多都处于保护状态。所以那些个人劳动产值低的优特农产品,以及会破坏自然资源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进口的。
来自世界各国的农产品,以及特‘色’商品,在年关都是比较好卖的。其中那些工业产品方面,也就只有中华民国的那些经济殖民地可以大量出口到中华民国,经济大萧条之后,世界各国为了不被倾销,纷纷设置贸易壁垒。中华民国的贸易壁垒同样存在,但是体系内的经济殖民地不在此列。
中华民国的老百姓也能切身的体会到国家富强带来的好处,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工人的收入已经变成了世界最高,同时还能享有到世界各地的资源。
很快就到了除夕夜,这个晚上中华民国各地都是一片喜气洋洋。一家人聚在一起,摆上一桌子的美食。
然后打开电视,观看这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中华民国的‘春’节联欢晚会与后世不同的地方在于,这里是一个真正体现全国艺术的地方,而不是基本上都被东北文化圈霸占。
同时在节目上,则是雅俗共赏。
俗并不是低俗的那种,而是比较容易看懂。这也和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有关,民众受教育程度高了,欣赏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中华民国的教育成本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年纪大一些的群体,很多文化程度还是不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