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页)
香港工作,前辈们总是会津津乐道地谈起此事,“ 多亏了老杨,我们才有洗衣机用”!这段佳话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因而流传甚广。
电视读报,因为《有报天天读》吸引了广告投放而喜不胜收,因为###的“ 一边一国”而声嘶拍案,因为日本右翼人士屡次参拜行径而义愤填膺,因为接二连三的矿难事故而痛心疾首,因为对中国新政行稳而致远充满期待,这些都是观众们所熟悉的杨锦麟的丰富表情。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杨锦麟在敏锐的关注之外,还注入了深深的悲悯之情,这是他在自己的专栏、在电视节目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话题。
贪官的肆无忌惮,昏官的草菅人命,凡此种种,每每遭到他尖锐的抨击,他寄希望于舆论和社会的监督压力能减轻因人为、人祸而带来的损失。2005年,矿难的频繁,令这个话题除了沉重之外无言以对,动辄过百人的瓦斯爆炸、煤层大面积渗水,先后事发在西方和中国的情人节,杨锦麟抑制不住地悲从心来。得知消息的这一天,杨锦麟刻意让助手精心挑选画面和音乐,祭奠亡灵,希望他们安歇在天国。在兴宁的矿难现场采访,雨中的杨锦麟几乎是哽咽着从现场发回一组组的报道,返回的路上,悲凉的心情还很难平复。
二、靓女与锦麟兄,两情相悦——杨锦麟表情之二
传说,杨锦麟喜欢靓女,专爱“ 吹捧”靓女,而且艳福不浅,和他搭档的多数是靓女。其实,这是两情相悦,殊不知,杨锦麟可是个讨女孩子喜欢的老兄。
“ 难得有位锦麟兄,用不标准的国语向华人圈读报,以标准的嶙峋风骨做普通人。”正是后来与杨锦麟“ 称兄道弟”的凤凰一位女同事玛雅的感言。
在文章中,她写道:“ 很少有人给我一见如故的感觉,凤凰卫视的杨锦麟是个例外。我和锦麟兄第一次见面是2003年7月在《凤凰周刊》三周年的庆典上。有人向他介绍,我是玛雅,他立刻大声‘寒暄’起来:‘哦,玛雅,幸会,幸会,你那个《亲历美利坚》写得好,我非常喜欢……”
“ 之前我早就‘认识’他——总在电视上看到这位身着唐装、手拿茶碗、说国语极其卖力地从北岳跑调至南江的辛勤读报人,但是他竟然也知道我,却是我没有想到的,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由此而生。后来几次见面,他都谈到《亲历美利坚》,说把每篇文章都复印下来,寄到美国给他留学的女儿看。”
锦麟兄豪情万丈,与人相处热力十足。在他的感染下,俩人的交情迅速“ 升温”。第二次见面时,同样可爱的玛雅已欣然应杨锦麟之允,以锦麟兄相称了。从此,她有了这位兄长。
‘杨锦麟这家伙’……七情上面(2)
“ 锦麟兄是位够格的兄长,最令我感动之处是他为人仗义,用英文说,he is someone you can count on(他是个你可以指望的人)。我们是真正的君子之交——我和他至今没有单独一起喝过茶,但是当我为难的时候,我会想到他,求助于他,并且相信他会帮助我。而我的这种自信是他用行动证明了的。”
玛雅回顾了一次她与凤凰卫视的“ 四川行”,那是一次转危为安的历险,雪中送炭之人正是锦麟兄。专程为“ 推销”《凤凰周刊》而到四川,却在最后一刻发生变故,眼见任务要泡汤,这对玛雅而言,却是当头一棒。
在与四川记者的见面会上,玛雅绝望地坐在台下,看凤凰主持人和评论员与听众“ 摆龙门阵”。轮到锦麟兄发言,风趣地谈起他与四川的缘分。说着说着,他突然话锋一转:“ 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让玛雅小姐和大家认识一下。”他大声说,将全场的目光引向我。“ 《凤凰周刊》的玛雅小姐。我对四川的政治脉动、改革开放的历程的了解,是通过玛雅小姐的一些专访,包括成都附近的一个乡镇###获得的。我想,我跟四川的联络是通过这种情感、这种缘分得以到今天有这么一个真实的链接……”
接下来的几天,在凤凰与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各种活动中,在邓小平家乡广安,在旅游胜地眉山……锦麟兄抓住每个机会,不遗余力地向四川各地的官员介绍我,为《凤凰周刊》做宣传:“ 这位是玛雅,《凤凰周刊》的副主编,留美博士……”
锦麟兄如此“ 两肋插刀”,自然令玛雅感动不已。
玛雅进而得出结论,而有一种男人(对男人来说,有一种女人),你可以把他当作知心朋友,把快乐和烦恼告诉他,在需要的时候求助于他,却不必顾忌儿女私情,因为你和他永远不会撞出火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