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不容易挤到前面,问:“演出的队伍什么时候出发?”
旁边的一位妇女说:“还要过一会儿吧。”见她两手空空,就拿过一杆旗杆递给她,“你带上这旗吧。”
如意见是一面绿旗,拿在手里很沉,忙摇手示意不要。妇人的脸色立刻不好看了,咕哝了一句。如意忙钻到别处去了。
几声礼炮之后,队伍出发了。走在前面的是一对金童玉女,不知是谁家的小孩扮的,玉凿粉雕,煞是可爱。惹来众人的一片叫好。后面是一排衙役,手持水火棍,威武肃穆,口中大叫着:“威——武——”震耳欲聋。再后面是一大帮善男信女,手持彩旗,缓缓而行。
彩旗过后便是今天的精彩节目:先是调狮舞龙。那狮有十多米长,十多个穿着对襟武衫的彪形大汉,在龙珠的逗引下,施展开来,金光闪闪,虎虎生风;龙过后,是狮子,那狮子左跳右窜,做尽各种动作……大家看着笑着,说舞龙的精彩之处,贬狮子的跳跃不够。
……打连厢的来了,是一群清一色的少女,穿着水红滚边的小袄水红滚边的裤子,擦了粉,抹了油,娇艳动人,手里舞动着连厢,口中唱着:
江南好,江南美。
江南的少女赛天仙;
江南好,江南美,
江南处处是美景;
…………
歌声合着节拍,委婉动听。
余音袅袅中,条花篮担的来了,一步一晃,扁担悠悠,人儿悠悠。众人皆鼓掌高呼,这花篮担一共有六副,挑担的皆作村姑打扮,难得的是一样的人儿,一样的步调,一样的表情。乍看上去还以为是六胞胎呢。
…………
如意看得正自起劲。突然感到背上一阵炙人的目光。对于这样的目光,如意早已习以为常了,知道是哪个登徒子在垂涎她的美色。本相回头斥责他一番,给他一点警告,突然,灵机一动,有了调戏他的念头,回过头去,一脸的灿烂。却不料扑了个空,没有发现那个偷视她的人。心中暗道,难道是自己的感觉错了?不,不可能的,她对这样的目光太熟悉了,绝对不会有错。直觉告诉她,那个人就在附近。她一下子来了劲,想猫抓老鼠似的,下决心,一定要把他找出来。她故意向旁边望了几眼,向前走了几步,又回过头去,那眼神留留恋恋,仿佛是在召唤又像是在勾魂。然而,事情并没有像她想像的那样,没有人跟过来。她一阵失落,难道真的是自己错了,没有人在意她?
演出的队伍沿着每一个村庄前进,每到一处,就轮番演出。村庄上的人非常热情,好糕好点好水好果,盛情款待。
如意跟在队伍的后面,演出看了一回又一回。本来,这演出早就看腻了,早就想回去了。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她眼里看着节目,心里却想着那道目光。她期待着它的出现,她一定要弄清楚他是谁?但是,那道目光再也没有出现过。她越发怀疑自己的感觉了。
这样犹犹疑疑,上午很快过去了。如意在一个村庄啃了几块糕点之后,没有回去,继续看戏。直到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那道目光又出现了。其时,如意正在人众中观看,明显地感觉到了后面的那棵老槐树底下射过来的那道目光。她笑了,等了你这么久,你终于出现了。这次,她学乖了,并不急着回头去找他,免得把他吓跑了。她不动声色,默默地承受着这道目光,这目光开始是游移的柔弱的,生怕被人发现,又生怕被如意责骂。后来见如意若无其事,就放心大胆了,胶在如意身上再也不肯放开。如意想,成了,他上钩了。故意走动几步,那目光也跟了过来。她边走边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角度,用眼角的余光向那人望去。终于看到了这目光的主人,竟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小男孩。她心里乐了,这么小就这么色,得好好逗他一逗。
她故意挺着胸,向槐树底下走去。那少年看她过来,吓得收回了目光,低头看着地下,极力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她在他面前站住了,看着他窘迫的样子,大觉有趣,本想扳起面孔斥责他一番,看他的洋相。却临时改变了主意,心道,这么小的少年是不经吓的,不要把他吓跑了,就不好玩了。就笑吟吟地看着他,一言不发。
72
少年低头良久,以为她走了,抬起头来,却看见她依然站在面前,慌乱地掉头就跑。
她笑弯了腰:“你跑什么?有老虎吃你吗。”
少年听了她这话,胆子壮大了许多,站住了,回头望着她。
她走到少年身边,轻声说:“演出的队伍还有好多个村庄没有去,我可要跟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