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唐太宗历史评价(第1/3 页)
唐朝。
一句千古一帝,让李世民心绪翻腾,险些落下泪来。
明明天幕之前没少说他是千古一帝,李世民也只是自信的笃定,他觉得自己能是一个明君,因此成为了千古一帝。
但这一次,天幕当着历朝历代所有人的面,把他的所有功绩都摊开来,一样一样的讲出来,最后笃定的说,自己是千古一帝。
后世人知道自己谋朝篡位,杀兄弑弟,但在他的功绩上,却并没有因为他的错误而偏颇。
这对李世民来说,不能说没有,因为身边的人都是如此支持他的。
他也深信自己后世的名声,不说完全好听,但绝对不差。
但这种我知道,跟有后世人亲口说出来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因为蝗灾而自陈己过,自己一登基,各种问题接踵而来,问二凤有为此短暂怀疑过吗,答案肯定是有的。
可来自后世人的这一句认可,让二凤又瞬间骄傲起来了了。
皇后支持他,孩子欣赏他,臣子们效忠他,后世人认可他,现在历朝历代所有人都知道它是千古一帝了,拥有这么多支持,他还伤春悲秋什么,现在,他无敌了。
骄傲.jpg。
……
眼看着二凤灿烂骄傲的样子,虞美人脑子里不合时宜的蹦出一句歌词,“姐就是女王,自信放光芒”,又瞬间被虞美人自己打散。
嗯,自己什么都没想,没错,就是这样,还是说正事叭。
[最后再说说唐太宗的历史评价吧。
真要说起来,二凤的评价,应该是三位千古一帝里最高的吧,除了个别显眼包之外,几乎是一系列好评。
如果是别人,他说的话我可能还会思考几番,想想也许大概可能……有点道理。
但对于以下几位,我愿意把显眼包放出来,供大家欣赏。
我不说是谁,请看语录。
第一位选手说了两句话,1唐太宗除乱比汤、武,致治及成、康,可谓贤君矣。然夸大而好名,虽听言纳谏,然不若汉文帝之至诚也。人君惟至诚临下,何患治道之不成哉?2朕谓专以至诚为上,太宗英明有余,诚有未至也。
给大家浅浅翻译一下,第一句的意思是唐太宗平定乱世,也确实使国家大治几乎达到成康之世,但他夸大自己的功绩,喜好名声,虽然能听从意见并采纳谏言,但不如汉文帝那样真诚。作为君主,只有真诚地面对臣民,何愁治理之道不能成功呢?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专一以至诚为最重要,太宗虽有英明之处,但在诚信方面还有所欠缺。
啊,你就说欠不欠吧,我听得血压都高了,拳头邦硬。
但我暂时不揭晓这人是谁。
我再有请第二位选手,这位的发言也是两句,1“汉文帝文不胜质,唐太宗质不胜文。”2“太宗之用智,诚不及文帝之性仁也。
这话很好理解吧,不翻译了,说句人话就是,拿二凤跟他偶像进行拉踩呢。
不是,你是个什么逼玩意儿,有什么资格说这话吗。
至于最后一个,我觉得非常无语,只能说,就你会说话,就你会说话,显得你,我直接上白话文。
1汉高祖私心较少,而唐太宗则是一切假借仁义之名来行其私意。2汉唐两朝的兴起,都是为了利益。必须具有汤武那样的心志,才能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唐太宗也只是为了利益,所以做不到像汤武那样。
3唐太宗诛杀建成太子,与周公诛杀管叔、蔡叔相比,只需从公私角度来判断。周公完全是出于对周家天下的考虑,而唐太宗则是假借公义来满足私欲。
4史官正面赞颂他的功德之美,并无贬低之意。他们认为消除隋朝之乱是功绩,实现治理之美是德行。自从道学不明确以来,人们就这样区分功德。但从圣人的角度来看,这两件事不过是功绩,还不能称之为德行。
我踏马的,就这三人,说的都是狗屁倒灶的话,就这三人,我勉强能认可的,也就是第三个人说的第三句话,其他的,都在放什么屁呢。
说真的,我当时整理历史评价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是,这话你们是怎么说的出口的,如果假仁假义是把我从一个乱世带向盛世,是让我不用担心战乱,自己的国家成为世界最强,万国臣服的那种,是面对每一次的天灾,都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从登基以来,不,是从十几岁开始,就勤勤恳恳,我就是说,这有什么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