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赵炜说,邓颖超继续着周总理没有做完的工作。在张学良90华诞时,邓颖超曾给他发去贺电,电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去台之后,虽遭长期不公正之待遇,然淡于荣利,为国筹思,赢得人们敬佩”。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和夫人从台北桃园机场踏上赴美探亲之旅,张学良在台北机场登机前对中外记者的谈话中,曾公开表示有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向。中共中央决定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吕正操等人赴美为张学良祝寿。行前,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亲自召见了他。
赵炜说,邓颖超根据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意见,已以私人名义亲笔为张学良写了一封欢迎信。信的全文如下:
汉卿先生如晤: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数十年海天遥隔,想望之情,历久弥浓。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而有兴作万里之游,故人闻之,深以为慰。
邓颖超与张学良、宋美龄的友谊(3)
先生阔别家乡多年,亲朋故旧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所幸近年来两岸藩篱渐撤,往来日增。又值冬去春来,天气和暖,正宜作故国之游。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之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可定居。兹特介绍本党专使XXX同志趋前拜候,面陈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重示之,以便妥为安排。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
即颂
春祺!
邓颖超
1991年5月20日
这已是邓颖超写给张学良的第二封函件了,第一封函件是一年前张学良在台北举行90岁寿庆时她致的贺电。那时,她的贺电高高悬挂在台北圆山饭店昆仑厅祝寿辰的礼堂正中,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一致关注。这次亲笔写成的邀请函,语言更加诚挚热情,充分表达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这位离家多年的爱国将军的敬重之情。
5月29日,吕正操在纽约曼哈顿见到老上司张学良。吕正操赠送寿礼,双方礼节性地晤谈。第二天上午,吕正操和张学良进行了长达1个小时的单独谈话。他首先转交了邓颖超的亲笔信。张学良看到邓颖超的亲笔信感慨万端。
接着,吕正操又向张学良转达了邓小平、江泽民、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问候以及欢迎他借赴美之便返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的良好愿望。张学良听后颇受感动。但是,由于事体重大,他说:“我这个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我一动就会牵动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意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
在随即开始的各界人士为张学良举办的祝寿活动中,中共代表吕正操考虑到种种不便,没有出席这类公开的活动。6月4日,张学良在祝寿活动结束后,主动提出要再次会晤吕正操。地点就安排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李道豫大使的官邸里。
这次谈话整整持续了3个小时,谈话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吕正操着重向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张学良对中国共产党的上述主张深表赞同,并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一份微薄之力。
尽管张学良坦率地向吕正操表露了不能马上返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思,但他仍然亲自执笔给邓颖超写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表达了“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的返乡意愿。
赵炜说,1992年邓颖超病逝时, 张学良委托他在香港的侄女张闾蘅送花篮祭奠,挽带上书:“‘邓颖超千古’‘张汉卿、赵一荻敬挽’。”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邓颖超自然而然地保持了海峡两岸之间的私谊,恰是坚固了民族大义的根系,为80年代两岸打破老死不相往来的僵局营造了良好的基础。
赵炜说,在邓颖超80岁大寿的时候,宋美龄还曾经送了一份厚礼,送的是一只做工精美的玻璃兔,因为邓颖超是属兔的,现在这只友谊兔,仍被保存。
众所周知,邓颖超与宋美龄有书信往来,尽管在政治问题上对方有歧见,在历史问题上对方有恩怨蓄积难解之忧,但历史的渊源性、延续性昭示海峡两岸的不可分裂性。显然,邓颖超的一系列言行和特定身份赢得了海峡对岸的积极响应。
邓颖超在祖国统一事业上的决心和强大的感召力,无比亲切的诚挚态度和“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法都融合在她的人格力量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