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杂兴�指吹氖笨蹋��呕峄腥淮笪颍�┤�倏�U馕抟山�歉瞿�饬喜坏降拇鸢浮!�
我平素酷爱以侦探故事为体裁的剧目,可以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每当看这些剧目时,从一开始便试图着手弄他个水落石出,究竟谁是凶手,每一句可疑、值得推敲的台词我都不放过,仔细咀嚼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我总是凝神屏气,神智始终保持十二万分的清醒,为了把台词尽量能一字不漏地记下来,我简直紧张到了极点,心脏的跳动急剧加快。对我来说,一部编排得很好的惊险侦探片可以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可眼下呢?首场票几星期前就早已售完,而黑市上的票价竟翻了整整20倍。但无论如何,这场我是非看不可了!
然而要想从那些包厢席里获得一个席位,看来不费一笔是不成的。终于我付了这笔钱,神情激动地踏进了剧院大门。因进场稍稍晚了点,观众席里已是漆黑一片。当包厢服务员领着我来到我包厢跟前时,舞台上的幕布正缓缓上启。
“先生,这座位还不错吧?”他将手伸了过来,我丝毫没有理会他的这一举动。
“噢,谢谢。”
“愿为您效劳,是否可以替您把衣帽交托到存衣处那儿?”
“不用了,谢谢。”
稍过片刻,我想他大概已经走了,谁知他根本就没离开,一直在我的座位后面站着。
“来份节目单怎么样?”
“不,谢谢。”
“那上面还附有剧照呢!”
“谢谢,不必了。”
“来杯什么喝的怎么样?”
演出开始了,我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喝杯什么来着?”他又重复了一遍。
“不要,谢谢!”
我通常在这个时刻早就静下心来了,但此刻我却根本就无法静下来。
“散场后,您是否希望叫辆出租汽车呢?”
“不!”
“用不着叫车吗?”
“对!”
“那么现在是不是来点巧克力?”
“我什么也不需要,谢谢!”
剧情似乎一开始就很扣人心弦,我生怕错过或是漏掉哪句台词,可这服务员的絮叨真使我有些恼火。
“场间休息时你要杯香槟酒或是来几个面包卷什么的,好吗?”
“不,不要,我什么都不要!见鬼,快滚远点!”我真的恼火了。
直到这会儿,他才似乎意识到在我这儿恐怕赚不到分文。结果呢,我终于领略到了一个包厢服务员那可怕的报复,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我没有接受他的服务,使他失去了本可以从我身上赚得的一笔小费。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然后伸手指着舞台上,凑近我的耳朵,压低了嗓音,深恶痛绝地说:
“瞧那个园丁,他就是凶手!”
招法招数分析:
○1:绝对悬念,绝对精彩
读完最后一句,很少有人不爆笑叫绝!
这篇文章的题目本身就包含了一系列悬念“包厢服务员的报复?他为什么要报复?他是怎么报复的呢?”悬念高高地挂在那里,故事在不露声色地进行。在服务员指出凶手前,你明知道作者在一步步地揭开悬念,但就是怎么也摸不透情节的走向和最后的结果,而这一切又更加地吸引你不漏过文章的每一个字,直到最后一个标点符号。
悬念真是被做到极致!悬念对读者的吸引力也体现到了极致。
关于悬念,有如下的结论:
一、“有问题,无答案”是悬念吸引人的关键。答案越不可琢磨,悬念感就越强,文章的吸引力就越大。反之,悬念感就弱,吸引力就小。
狗咬人毫无稀奇,人咬狗才是新闻。
做事情做一半,留一半,是毛病。毛病惹人烦,谁都不想要。
讲故事讲一半,留一半,是悬念。悬念令人迷,少了不过瘾。
例如:在《一个包厢服务员的报复》中,包厢服务员是如何报复的呢?因为这个服务员可能的报复方式实在是太多了,在得到实际结果之前,我们的确无法判断或估计出来,所以,这个问题的悬念感就非常强!文章的吸引力也非常的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4 三分手法吸引你(2)
而《一封写给上帝的信》中,莱恩科大叔能否收到上帝的回信呢?这个答案不外乎是:是或否,因而,这个问题的悬念感就远远弱于“包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