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是,元帅阁下!”
1938年在吉林珲春以南的张鼓峰和1939年中蒙边界的诺门坎,日军曾经两次惨败在苏军面前,其中关东军精锐第23师团在诺门罕之战几乎全军覆没。日军认识到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后,放弃北上计划,决定执行南下战略。但日军的边境要塞建设并未停顿,对北面的防御却丝毫没有减松,日军在苏满边境上构筑了许多大规模的地下要塞群,即使是在44年以后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接连惨败的时候,作为防御苏联的关东军人员和装备仍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哈尔滨城外廓原本是一马平川,一望无际的,但日本人硬是依靠从关内抓来的几十万苦力在哈尔滨城外廓筑起了一道近二十公里长左右的要塞级别防御群。为了修筑这条防御群,硬是活生生累死了数十万的苦力,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凝聚着苦力们的血和泪!
抗日联军通过“日本人民解放同盟”的工作而将这几条防御群里面的大多数日军劝降,所以整条防线还算比较的完整。
对防御苏联红军的进攻刘云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只要自己坚持到日本人投降的那一天,红军就没有继续攻击自己的理由了。既然日本人都已经投降了,苏联红军还在攻击自己的友军,难道想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或着进攻中国吗?
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那一天。
刘云知道一但第一方面军的攻击受阻,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率领的后贝加尔方面军三十几万人就会立刻跑过来增援,自己这可怜的二十几万人将要面对的将是近六十万苏联红军、近千坦克和飞机的进攻。到时候任自己有三头六臂,有着后世六十年的战争理念,最后仍避免不了失败的下场。
所以在开始的几天时间里不能让苏联红军产生巨大的伤亡,大规模反冲击不能,大威力的武器不能派上用场,在外线的游击队不能参与到攻击苏联红军的队列中。
一切都得忍,忍到那个需要发动全面反击的时候到来。
在第五道防线遭受炮击后一个小时(红军的飞机必须从后方的机场起飞),苏联红军近200架飞机飞临五线阵地和哈尔滨进行了猛烈的轰炸。
一口气出动200架飞机,现在也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才能那么大气吧!
第二次仍旧是无差别的轰炸。红军还使用了大量的燃烧弹,哈尔滨——尤其是南区的居民区更是变成了一片火海(那里的大多数房屋是木制结构),那些死硬不肯撤走的居民再一次伤亡惨重,想不到在遭受日本十几年的压榨之后,抗日联军和苏联红军还要轮番地攻击他们。
战士们在搜救受伤的居民的时候他们不停地向战士门哭诉,战士们只能强忍着把他们拉到原本已经很拥挤的防空洞和掩体里面。
怎么猛烈的轰炸,也许是对刘云刚才发出那封电报的报复吧!
傍晚时分,鄂三所部遭受到红军攻击集群数次高强度的攻击。
红军往往是在高密度、高强度的火炮急袭之后攻击集群就立刻冲了上来,坦克在前开路,步兵随后跟进。
在第四道防线时吃了不少亏的红军坦克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那些反坦克战壕和陷阱,慢慢地向前冲锋。虽然红军高强度的炮火打掉了抗日联军表面的工事,但深藏于地表的坑道和藏兵洞却没有遭受到多大的破坏。
在红军的炮击袭击停止、攻击部队接近的时候,抗日联军纷纷地坑道里钻出来。
比起前四到负责守卫的日俘、民兵和游击队组成的杂牌部队,守卫第五到房间是新军和哈尔滨附近精锐游击队的混合军团。
新军在美军驻华飞行队的协助下打过不少大的战役,所以对坦克飞机倒不是很恐惧。而那些游击队那里见过如此猛的阵势,一看到那发着“怪叫”的庞然大物冲上来的时候,紧张的连枪都忘了开,硬生生被坦克压成了肉饼!
第五道防御群那绵延的小土丘防御群终于出现在了红军攻击集群的视线,抗日联军的轻型武器纷纷开火了——尤其是以美国支援的单兵火箭筒(抗日联军生产的穿甲弹因为射程近而不适合与远距离的攻击)火力最猛。
看起来形式甚为吓人,但发射出来的火箭很多都是偏了,这与负责发射的新军战士心态和射程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虽然没被击中,但红军坦克兵还是被吓出了一声冷汗,调转炮口就往那里轰——不管能不能轰到!
坦克一边开炮一边前进,由于联军的阵地是绵延不断、一二十米高左右的小土丘,坦克射出的炮弹不是越过小土求就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