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他叫来,我问问他到底怎么样。意思是还是先面试一下再说。
鲍叔牙正色道,“您假如要用管夷吾,必须立他为相,增加俸禄,以父兄之礼对待他。所谓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您这么召见他,那就是对他的轻视。非常之人,必须用非常之礼对待。您还是占卜一下,选一个黄道吉日迎接管夷吾,全天下听说您尊贤礼士不计私仇,还有谁不能归顺您呢?”
鲍叔牙的意思是,特殊人才必须有特殊待遇。
这事处理好了肯定有很好的社会影响。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意见。
于是齐桓公命令占卜出一个黄道吉日,郊应管夷吾。鲍叔牙特地先将管夷吾送到郊外的公馆中。为什么不能去鲍叔牙府上直接迎接管夷吾?从郊外迎接以显示隆重其事。
等到吉日一到,管夷吾沐浴更衣三次,更换上大夫的朝服,齐桓公亲自去郊外迎接,并且和管夷吾同坐一辆车入朝。
一路之上,老百姓听说齐桓公亲自去迎接管夷吾,都轰动了,追着跑着看,而且还议论纷纷:
“哎,快快看啊,那个就是我们齐侯最看好的大臣,听说他还曾经箭射我们齐侯呢!”
“据说是公子纠的师傅。”
“射死了吗?”
“废话,射死了还能有现在的齐侯吗?”
“我们齐侯可真是大人有大量啊!”
齐桓公重用管夷吾,最大的影响当然是为日后霸业争取到最关键的助手,但是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是,齐桓公重用贤臣,宽宏大量的美名从此传开。
管夷吾入朝之后,先跪下谢罪。齐桓公亲手将他扶起来,再赐座。管夷吾当然谦虚一番,罪臣何敢如此啊!
齐桓公说道,“因为寡人有话问你,你要坐下,我才能问你啊!”
管夷吾又一番谦让,方才坐下了。
齐桓公问道,“齐国,是千乘大国。在整个周朝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国了。先君齐僖公威服四方,被称为小霸。先君齐襄公由于种种原因,号令不齐,导致国内屡生大变。现在寡人即位,要修正国政,整顿国法,应该先如何做呢?”
齐桓公果然不是一介庸主。
这些话虽然是在先前恭敬的环境中提出的,也都是治国之道,但是对于管夷吾来说,无疑是上任前的面试。也就是说,虽然鲍叔牙为齐桓公描述了那么美好诱人的前景,齐桓公也按照鲍叔牙的意见去做了,但是他还是坚持要去面试管夷吾。
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并且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主见,的确是一个领导非常难得的品质。
管夷吾当然知道齐桓公不会那么容易相信自己,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如何治国,管夷吾自然胸中有丘壑,他回答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这四个方面如果不能做好,国家必然灭亡。现在主公想要整顿国政,必须张此四维,这四个方面做好了,以此引导民众,国势必然大振。”
齐桓公又问,那如何引导民众呢?
管夷吾回答道,那必须爱民,先爱民,才能引导民众。
齐桓公又问,那爱民之道是什么呢?
管夷吾回答道,公修公族,私修私族,相连以事,那么人民将相亲;赦免旧的罪过,修葺旧的宗族,让无后的人有继承人,人民就可以不断增多了;减少刑法,减轻赋税,那么人民就可以富裕了;选拔贤士,让贤士来教育人民,人民会更加有礼仪;出令不改,人民就能更加正直,这就是爱民之道。
其实说白了就是统治者应该给人民休养生息的空间,爱护人民,那就是爱民。
第五章 十万个为什么
齐桓公虽然听从鲍叔牙的建议将管夷吾聘为丞相,但是第一次见面就对管夷吾进行了一次面试。管夷吾提出要用礼义廉耻来教育人民,要给人民宽松的生活环境,这实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齐桓公明白了管夷吾提出的爱民之道,进一步提出,那什么是处民之道呢?意思是如何管理人民呢?
管夷吾对此也胸有成竹,他认为士农工商谓之四民,要想管理好人民,就要让这四类民众不经常跳槽,在自己的领域好好工作,这样社会自然会安定,人民自然会安定。
看来彼时管夷吾已经对就业与社会稳定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
齐桓公又提出一个问题,人民安定了,那如何甲兵不足怎么办?侵略与反侵略,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主要依靠的是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