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证。他是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15岁之前从来没有去过比县城更远的地方。他一面干着所有乡下孩子都要干的那些活……放牛、插秧、炸石、铺路,一边断断续续读完小学和中学。1965年他20岁,来到中关村。那是他第一次坐火车,从县城到省城,从省城到京城,此后他没有离开中关村,却始终保留着浓重的乡音,以及对于家乡的深深记忆。他8岁丧父,母亲改嫁,继父还是一个农民,除了地里的庄稼之外什么也不关心。许瑞洪为了凑齐学费完成学业,不得不恳求姨妈。姨妈把自己陪嫁的银质手镯给了他。这是他当时见过的最豪华的器物,他把它卖了8块钱,而这点钱远远无法满足他在清华大学的开销。事实上,这孩子几乎完全依靠课余时间为学校劳动,才终于完成学业。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长大的人,心理上有个烙印是有决定意义的,那就是深知物力艰辛、底层屈辱,对金钱权势具有一种奇特的敏感。
1984年他离开北京,受学校委托到新办的深圳大学去做教师,但是本能深处的那种力量却驱使他把热情转向他方。他开始接受买与卖的熏陶。深圳已经是个〃特区〃,商业气氛比中关村更浓,到这里来闯荡的人,大都是无法无天之辈。许瑞洪很快就证明自己是一个商业天才。〃我不喜欢炒外汇,也不喜欢房地产。〃他说,〃我的专业是通讯,我只做那些我了解的东西。〃他在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当中选择了程控交换机,其实就是把台湾的产品弄进海关来,再转手倒卖。那时候〃华为〃还没诞生,整个深圳只有他一个行家里手。所以他很快垄断了这桩买卖,并且在第一年里挣了70万元。在当时,他的月薪只有56元,所以这笔钱对他来说是个大数。
虹桥书吧BOOK。
第57节:英雄末路(5)
这些钱远远不能让他满足,却使他信心大增。他在两年后回到北京,被安排在电子部第六研究所。他早被深圳弄得心猿意马,无法端坐实验室中,只想到市场上去大干一场。这想法与六所所长李曼俊不谋而合。如前所述,李曼俊在〃长城0520〃的开发中是个出色的组织者,现在又很痛快地借给许瑞洪28万元,让他去注册公司。许瑞洪拿到这笔钱,转手划给海关,为一批货物支付进口关税,把货运进来,而这边早有买家等待。原来此人从深圳到北京,兜里一直揣着程控交换机的订单。如今公司还没正式挂牌,他已捞了一票。
手上小有积累之后,许瑞洪立即离开李曼俊的办公楼,在白颐路东边的榆树林11号租间小屋,挂起华科通讯公司的招牌。那是一间40平方米的公寓,没有暖气,也没有办公桌。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他从垄断的程控交换机生意中继续赚钱。年底结算之时,许瑞洪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李曼俊那笔钱还清。这李曼俊也非等闲之辈,已经发现〃华科〃是棵摇钱树,所以告诉许瑞洪,钱不必还了,那笔款子原本就是六所的投资。
糟糕的是,当时谁也没有捅破一层窗户纸,那就是,华科公司的资产究竟属于谁?〃我也没有办法啊,〃许瑞洪后来说,〃连我自己都是六所的人。〃像其他所有先行者一样,他正站在新世界的入口处,迫不及待地想要闯进去,完全想像不到前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他,当然也不会意识到,〃华科〃从此便和政府有了一种扯不清楚的财产关系。这是一粒悲剧的种子,只等时机一到,就要生根发芽。
许瑞洪牢牢控制着自己的生意,令人羡慕。他迎合了正在崛起的社会需求,也让自己势不可挡。全国都在大兴土木,那些建了高楼大厦的人,想要买的第一样东西就是电话。这个国家对有线电话的需求以每年三位数的幅度增长着。离开程控交换机,电话就成了无源之水,而全中国还没有哪个地方能够生产它。许瑞洪因此成了救世主。那段时间,想要购买程控交换机的人全都跑到中关村来找他,甚至把钱先交给他,再到门口排队等待接见。许瑞洪眼见需求如此巨大,灵机一动,打算自己制造,结果还真的被他干成了。这是1990年。许瑞洪后来一直说,中关村第一个自主开发的产品是〃华科牌程控交换机〃,就是指这件事。
说〃第一〃,也许不算夸大,但若说〃自主开发〃可就有点吹牛。原来所谓〃华科牌程控交换机〃,不过是〃国内组装〃的外国货。当时许瑞洪来到清华大学东门外,租来一大排平房,花20万元从深圳买进一套流水线,又回身跑进清华,领来一堆学生当工人,每天付给每人20块,还管一顿饭。一切就绪之后,就把进口组件搬将进来,一套接一套,源源不断。这位昔日的教师、今天的老板,利用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