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来,限制日本资金流向海外,限制民间的国际金融交易等等。
如果不拆除这些限制资本自由流动的篱笆,美国再高的利率、再强的美元也跟日本投资者无关,因为政策和法规不允许日本人进行海外证券投资。
美国财政部和华尔街的金融高手给里根政府出的建议是逼迫日本开放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实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开始于70年代中期,但速度非常缓慢。迫于美国的压力,到1980年,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开始加快,1980年12月,日本政府修改《外汇法》,老的《外汇法》制订于日本国际收支持续赤字的50年代,对外汇实行配额制度,政府对外汇使用实施非常严格的管制。修改后的新《外汇法》允许日本居住者外币存款自由化、外币借款自由化,原则上允许进行自由外汇交易。修改后的《外汇法》使日本资金可以合法地投资海外。
但美国认为日本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步伐太慢了,为了加速日本金融国际化,1983年秋天,里根总统亲自出马,带了一批金融专家来到日本,催促日本政府加紧推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与里根总统的私人关系相当不错,据中曾根多次对外吹嘘说:他和里根是互称“罗、康”的亲密朋友。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美国的金融改革建议,专门设立了一个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作为日本大藏省和美国财政部之间进行谈判的机构。双方在进行多次协商讨论后,很快就有了实质性进展。在1984年,日本大藏省发表《关于金融自由化及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报告,该报告提出放宽或废除对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限制,允许日元自由兑换,允许企业和投资者自由地进行外汇期货交易,允许外资银行进入日本,实施日元国际化战略等等。该份报告的出台速度如此之快,出乎了许多日本专家的意料,从以往经验来看,该报告的许多内容和措施不经过二三年的广泛讨论和审议是很难出台的。并且,该报告的建议和措施被很快实施,非常顺利地为金融界和市场有关方面接受。
由于日本自1980年以来快速实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改革,使得拥有大量资金的日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才有机会投资美国证券市场。
广场协议(Plaza Acco…
“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背景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以下先看看美国在1985年以前一段时间内的基本经济情况:
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Michael 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他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1977年初,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到。美国政府震惊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美元价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例如,在1980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负的。
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Paul )就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是美国出现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从1954年—1978年间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间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飙升,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