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2/4 页)
公司变得强大起来,更让一些大公司变得更加强大……仙女是一个破坏者,同时又是一个建设者,她的奇兵突出,搅乱了市场布局,不少公司合纵连横,不少公司引颈相望,纷纷制定新的公司发展计划,甚至重新对公司进行定位!
据统计,到了24日,一共有160个小组表示可以进入下一轮谈判,此后,仙女开始陆续撤回外放的谈判人员,以节省活动资金,而她的动作非常快,第二天就将96个谈判小组全部撤回,三天后又撤回来62个小组,并加强了80个小组的谈判实力。业界对仙女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因为这次谈判的涉及面太广了,影响也太大了,即使撤回了大批人员,对手们还是不敢放松,“至少还有一半的谈判小组在折磨着同行们的神经”。到了11月初,至少还有40%左右的谈判在继续进行,据说不少公司已经表达了初步的意图,过了6日之后,这些谈判明显加快,大批的谈判人员开始返回原单位,大批的谈判人员被重新编组,更多的谈判队伍增强了实力。据统计,到了11日时,还有45家公司正在与仙女作进一步的谈判,其中有7家已经在讨论合作的具体细节。根据个别公司的内部人员透露,公司“很有可能达成协议”……果然,11月24日,也就是派遣谈判代表的40天之后,仙女总部再次宣布了“北美市场合作公告”。
总共有38家公司与仙女签订了合作协议,包括4家欧洲公司和3家日本公司,剩下的31家公司总部全部在北美,其中6家在加拿大,5家在墨西哥,其余的都是美国公司。这些合作伙伴有些是从来没有涉足过这些行业的局外公司,也有一些专业公司,甚至还有一些实力强劲的国际公司;有仅仅签订一种产品销售合同的,也有签订两种以上产品销售合同的,签订全部产品的销售合同公司占了大部分。而作为交换,仙女向这些公司提供了部分技术和市场,据统计,她一共向14家公司签订过支持其进入中国市场或者印度市场的书面协议,其中涉嫌违约的就多达10家以上,虽然责任好像也“并不在仙女身上”。“38份协议”,这在全球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然相对于庞大的谈判阵容,仅仅只有10%多一点,似乎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儿小的感觉,但即使如此,也“够多了”,要知道,仙女可是足足派出了360个谈判小组的,38家公司,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相比于她先前的“地无一分,梁无一根”的状况,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而且这些合作伙伴无不是在市场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公司,“即使只有一半的公司出一半的力”,也足以让仙女受益匪浅!几乎是轻易而举的,仙女已经成为北美市场的一股强劲的势力。
面对仙女的后声夺人,最紧张的是日本同行,仙女或许没有基础,但是其“唬人”的光头足以让她抢占大批的市场,而这些市场肯定会有他们辛苦争下来的一部分;仙女的到来,肯定会增加他们的市场竞争压力,至少在北美市场上增加了一个不逊于他们的产品,但是他们也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现实,从此以后,他们的市场销售战略中不得不加上对仙女的竞争!同样的,北美的一些大公司也不好受,原本就受到日本同行的挤压,而今又受到中国公司的冲击,市场份额必将进一步缩小,其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仙女的进入北美,使得错乱的北美市场更加复杂,各大公司纷纷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北美市场上,全球几乎所有的大公司开始混战,尤以日本、北美和欧洲的公司最为活跃,这使得北美市场立刻成为经济危机后最活跃的市场。这些大公司互有攻守,要么联合起来,要么单独厮杀,而目的,就是赚取北美的每一分利润。自然的,仙女也投入了重要精力,至少扩大了生产,大规模的增加了货物出口量,她的产品主要是在国内进行生产,再运到美国销售,就在一系列协议签订之后,即12月初,提前发出的第一批产品已经运抵美国西海岸,从此之后,每月都有大量的资金汇回国内,几乎每天都有大批的各类产品通过轮船或者飞机运往北美,在合作伙伴的协作下在各地销售。为此,她还首次在北美设立了几个像模像样的办事处,人员配备的也很充分,各种各样的专业人员都有,他们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与协调,也负责一些技术支持,而为了管理,这些工作人员全部隶属于总部管理,虽然是从各个子公司借调过来的。
根据初步的统计,仙女在北美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年的销售量就比历史上任何季度的都要高,当然利润也很不错。北美市场也非常欢迎仙女的产品,大量的货物被吸纳进去,几乎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收获颇丰,让许多从来没有从事过这些行业的公司也尝到了甜头,利润太丰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