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3/4 页)
快,到了35年3月份,除了一些因为策略原因而决定放弃利益外,神威公司已经完成了整顿目标。这大大超出了先前的预期,因此,除了留下基本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整顿之外,总公司又从神威公司抽调出了大批人手协助凯丰公司以及B京的两家分公司进行整顿!
南方分公司的整顿,一共用去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期间,年利润达到了400亿元,连同先期的公司利润,神威公司一共创造利润1600多亿元,账面资金达到了2400多亿元,到六月份,账面资金上升到2600亿元,除去应该支付的货款,可以上缴总公司利润1350亿元,总利润将近1700亿元!而在此期间,南方的其他三大公司,一方面也进行了简单整顿,另一方面从神威公司手中抢走了近300亿元的市场份额。仙女不愿意轻易进行整顿,因为整顿必然会导致竞争力的减弱,甚至会导致原有客户的丢失,特别像现在这样的整顿。虽然整顿提高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不可避免的会招致客户们的怨声载道,催缴债务被认为是先前的“优惠”政策不再继续,而“货款两清”的新经济政策更是让人“不能接受”,这世上有谁会和钱不过去呢,即使是仙女也躲不过市场的“无情抛弃”,市场zhan有率迅速下降,在35年6月份南方的1。87万亿元的市场中,仙女新材zhan有了4600亿元,被其他三家公司缩小了差距(三家公司合起来市场zhan有量为5540亿元),龙佳公司和丰成公司成功的抢得了相对优势!
第一百四十六章 经济危机(3)
凯丰公司的整顿进展也比较好,由于是本地区一家独大的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漫天风雨”式的整顿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为此总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整顿,由内到外,从外到内,只要是能够整顿,统统进行了整顿。由于本身在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尤其在武汉附近更是无人可以比拟,所以闹得轰轰烈烈,整个市场为之震动,一些小公司的趁机反扑根本就起不了作用,够不着给凯丰公司挠痒。在南方的神威公司派出人员帮助进行扫尾之后,也在该年的5月份完成了总公司交给的任务。由于她的特殊地位,在保持年利润170亿元的情况下,还保持了几乎和市场同步的增长率,据统计,内地6500亿元的市场中,仙女占到了2000亿元左右。凯丰公司的总利润达到了600亿元,账面资金高达850亿元,除去应该支付的部分,能够上交总部450亿元左右。
北方两个分公司的整顿工作是在总公司的直接主持下进行的,曹可城甚至亲自出马,指挥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整顿,以华元公司为重点整顿对像。在六个分公司中,以北方的两家公司扩张的最为迅速,规模几乎扩大了十一倍,这使得公司的结构相当分散,新近员工的比例比较大,整顿的任务非常繁重,从仙女总部借调了大量的人手,从电子公司总部也借调了大量人手,后期又从南方公司抽调了部分人员,总算在32年4月份基本上完成了市场的调节工作;,同时骏达公司也在忙着完成总公司交给的指令。随后两家公司通力合作,汇聚一处,对骏达进行了强制性整顿,仙女总部不断地传达给曹可城“最新”的工作指令,催得令他不堪忍受,但也总算不负重托,在六月份基本上完成了对骏达公司的整顿工作。两个公司的前期整顿还是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但到了34年下半年之后,整顿越来越露骨,越来越不顾忌影响,不少利益干脆被放弃,大量的客户被毫不妥协的“赶走”,延期付款等种种优惠政策谁都不给了,“仙女在自杀”,曹可城也忘记了当初设想的“分步进行”、“稳步推进”的话了,来了个“长痛不如短疼”。可怜仙女的北方大好市场,让一边整顿一边跟进的新元素公司硬是吃下去了800多个亿。虽然这两年的利润还不错,每年能达到450个亿左右,算起来到六月份已经有1500亿利润了,账面资金更是达到了2700亿元,总公司可以抽取的资金高达1400个亿,可是同期的北方市场上,仙女才达到了4700亿元,还不如两年前的市场总量,市场zhan有率更是下降了3个百分点。老对手新元素公司不仅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并“直接”从仙女手中“拿去”了800个亿的市场,以7300亿元zhan有北方市场的28。08%;同时丰成公司也不差,以10%的增长率,不仅进行了一些整顿,还以2200亿元达到了北方市场8。56%的份额,当然,他们的整顿都远远不如仙女那么彻底,效果也相差很远。仙女在北方的动作还没有结束,新材总公司就在老总的亲自指示下卖掉了持有的青鸟公司股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