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一个三层圆圈一样。
内外夹攻之下,这一百多鲜卑人在丢下了八十多具尸体后,仓皇地夺路而逃,如丧家之犬一般。此役,汉军斩首一百四十七级,其中大部为曹操军所杀,但是曹操他们亦是人人挂彩,重伤者甚多!这次骑兵对决,也让曹操对自己所部的战力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若是与鲜卑骑兵对战,人数相等下,他可稳胜,若是超过这个数字,那便不行了,想到此次随自己出征的可谓是自己培养的最强战力,曹操心中一阵默然,看起来不论训练得有多么精悍,都不如实战厮杀一场来得实用!
斯役过后,曹操之名响彻边军各部,再也无人敢轻视这支全是由少年儿郎组成的骑兵。在随后的半年里,曹操带着所部不断进攻骚扰各个鲜卑小部落,屡有斩祸,半年时间里积功而至曲长,也就是所谓的‘侯’,部下可统兵两百,其中本部亲兵四十人。半年后,从谯县而来的首批三百人正好充实进曹操的军队,对于曹操所部超过大汉军制,李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就这样,曹操带着这扩大后的亲军,不断侵攻鲜卑人,每隔半年便解散这三百人,将其编入其余各地边军,三年时间里竟是将谯县的两千子弟兵全部散入了边军之中,而他自己也升至为裨将,麾下可领兵之数达到了一千六百人,若不是他年纪太轻,朝中公卿反对,便是做个将军亦无不可。不过对曹操来讲,也无所谓,他苦心训练的‘友伴’精骑,如今已个个都是大汉边军中曲长以上的人物,夏侯兄弟也做到了可以各自统兵八百的校尉,说句不客气的话,虽然李膺是东北一带的主将,而且每军也各有将军镇守,但是这北地一线的军队却全是跟他姓曹的。
更让人惊叹的是,曹操这三年里与鲜卑乌恒等部做战,大小二百零七阵,未尝败绩,杀得那些鲜卑乌恒人人胆寒个个心惊,那些小部落更是见其曹字军旗便望风而走,不敢缨掠其锋,在北汉幽辽等地,曹操更是被汉人称做曹无敌,其名声显赫,更胜李膺!
不过曹操也知道虽然这三年来他无往不破,每战不败,但是他赢的都只是些小角色而已,鲜卑王檀石槐一直深居高柳,不曾大举来犯,让他很是疑惑。于是熹平元年(公元172年)曹操更加变本加厉地向幽凉二州边境上的诸多鲜卑零散部落进攻,以期能够将鲜卑之王,檀石槐,这个堪称是匈奴单于冒顿之后蛮族中最厉害的人物给逼出来。东北对他而言虽然不是日后争霸天下的腹心地带,但也是他所谋划的大势中不可缺少的一颗棋子,这里的安定对他来讲很重要!
不过就在曹操加强对鲜卑各部的进攻时(曹操为人豪爽,在墨名的财力支持下,对于征伐所得他向来不放在眼里,而且对于上报朝廷的军功也不甚在意,是以,北地边军各将无不与他交好,唯其马首是瞻,当然也有不开眼的人,不过在曹操铁碗之下也都早已经化做黄土,试问有谁还敢与他做对!)曹操却被李膺招回了幽州大营。
“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对着这个自己生平最得意的弟子,李膺皱着眉问道。“知道!”曹操回答得很干脆,很冷静!“知道你还那样做,檀石槐是什么人,是身经百战,将原本散落的鲜卑各部打造得如同一块铁板的不世枭雄!”“他是枭雄,那我曹操的剑便专斩枭雄!”对于老师的责难,曹操第一次反抗道,李膺的战策在他看来实在是消极之至,虽然后世曾有公论汉末对付鲜卑之乱的良策乃蔡邕所提的“守边之术,李牧善其略;保塞之论,严尤申其要。(就是以守为主,固本培元,诱敌而乱,一击而溃的意思)。”不过那是在没有如他一般的人物前提下,如今既然他曹操在这北地,又怎会让那檀石槐如此得意。
“你,你!”看着弟子那倔强的面容,李膺气得都快说不出话了!“师父,那些蛮夷之人,生于风沙,长于马上,生平服膺的惟有实力二字,如果一味防守退缩,只会让他们更加狂妄嚣张!”曹操依旧是冷静地道,“师父想加固边塞,让那些蛮人知难而退,让百姓免于战乱之苦的心思,徒弟明白,但是檀石槐未必会领!”“你怎么知道?”李膺此时已是冷静了下来,他知道曹操向来不会妄言。“此事,弟子也是最近才相通的。”曹操说了起来,“自从师父出任护乌丸校尉后,檀石槐便安分了下来,我本来也以为他是顾忌师父的威名而不敢前来生事,如今想来却是错了!”“哦!你仔细讲来!”“师父上任之时,余威犹在,说那檀石槐一时不敢前来,弟子也信,但若是说三年间毫无动作那便太可疑了,想那檀石槐既是不世出的枭雄,又怎会满足于他现在所得,若弟子所料不差,这三年来他必定是整军经武,整合各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曹操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