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页)
的,在学科交叉发展迅速的今天,任何研究者若为学科范畴所局限,都会影响他在本专业领域内的发展。这就更加重了人们的工作压力与学习负担。
消遣娱乐型
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让人们体会到舒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人们以往单调划一的生活,也因大众传播手段的多元与生活服务设施的增加而有了更多的选择可能。为此,许多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可以放松大脑、松弛神经的文化业余活动,娱乐与消遣成为中产阶层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报刊、影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直观、生动、轻松与快捷的表现手法,在满足人们的娱乐要求方面,其功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阅读。茶馆、酒吧、咖啡馆、卡拉OK厅等大众娱乐消费场所也成为许多人消费的经常性去处。尤其是青年人常常会“去一些歌厅、酒吧、咖啡厅吧,还有一些娱乐场所”(G7语)。大众文化产品与文化消费形式迅速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它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首先是出于自我愉悦的需要。苏珊·朗格说,过去,大众不接受艺术。音乐、绘画,甚至书籍都是为富人准备的。人们一直做着这样的假设,如果有机会的话,穷人,也就是普通人,也会欣赏艺术。但是现在,人人都能够阅读、去博物馆、听古典音乐会,而大众对艺术的判断已变得非常现实。S� K� Langer; “On Significance in Music” ; L� A� Jacobus; ed�; Aesthetics and the Arts(New York; McGraw�Hill;1968); p�183; Cf� Pierre Bourdieu,op�cit�;p�31�我们所调查的对象的消遣娱乐活动往往又可以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两种:传统式与时尚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竞争压力下的中产文化生活特征(3)
传统式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最为普遍,这个年龄层的人的日常文化生活一般仍是集中在书、报、刊的阅读与影、视等的观赏上。这种情形下,观赏者是以主体的姿态审视客体,虽然主体可能会被客体感动,但在主、客体之间距离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女性更容易受到情感类作品的感动,而男性则偏重知识性的补充。女中学校长S1在接受访谈时笑言自己喜欢看反腐倡廉的戏和有小资情调的电视剧,喜欢反腐倡廉的戏是出于工作上的原因,而她骨子里则有着一种浓厚的小资情绪,因此对情感类的作品情有独钟:“像《金粉世家》这种感情的戏,也不光是爱情的,还有亲情,很感人的。”作为另一种放松,她也会从报纸中找到一些乐子,“有时候看看算命书”,说到这里她笑了起来,“我订了《大公报》,它里面每个星期有个杂志,配下来的,里面会测你每周的情况,确实蛮准的,我会看生肖什么的,看有哪些跟我符合的,”说到这里她又笑了起来,虽然《大公报》“在香港是星期三出来,到我这里已经要星期一了,已经过了,但我会对照一下,咦,我发现蛮像的嘛,蛮有道理的。我倒不是那种非常相信的,但会觉得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这个年龄的男性则相对注重更理性一些的内容,他们的阅读或影视观赏重在弥补自身在某些知识方面的欠缺与不足。S9说,对影视作品,他喜欢看些“古典的、历史的,可以增加点知识,给你点东西。乾隆系列我都看了,《还珠格格》就不一定了,我喜欢有历史背景的,像什么《走向共和》了,还有红军长征,历史题材的(东西)。”N3“倒是看书比较多,传记方面的,比如回忆‘文革’时期的,林彪、陈伯达什么的,这可能跟年龄有关,我们对这多少知道一些,但又不是很了解,就想多知道些,像30岁的人,他们可能就不清楚,也没这兴趣。比如曾国藩的传记、《雍正皇帝》什么的,觉得蛮有意思的,好玩,以史为鉴嘛。”与此相应的是,这个群体不大去喧闹之处,他们经常去的公共消闲场所往往是茶馆或咖啡馆等相对安静的地方或乒乓球室、游泳池等运动场馆。
时尚式指时下热门的、被视为中产生活新形态之一种的酒吧文化,这在北京、上海两地表现得尤其明显。酒吧文化的消费者一般可以年龄区别开来:30岁以前的人是酒吧消费的主流人群。上海的一位音乐爱好者S4因为喜欢音乐,喜欢听欧美的流行歌曲,在30岁以前经常去那些有现场乐队的酒吧,喜欢去听他们演唱。他说:“酒吧分两种,一种是比较吵闹的,一种是安静的。安静的酒吧会放些柔和的音乐,这个比较适合学生或谈朋友什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