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精彩描述: 有时凯尔特人队的比赛会打疯起来,令比赛不仅是力的较量,甚至也不仅是精神的比赛,而变得如神奇的魔术一般……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可以感到自己的表现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不仅可以左右我自己和其他凯尔特人队的队员,还能左右对手甚至裁判。  
第7章 至高表现(2)
通常当场上10名球员中有3~4人开始“疯”起来时,我也会找到那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很快又感染了其他人,于是所有的人都“疯”起来。整个比赛也就“热”起来了。其间还有高潮和低潮,提醒你,篮球比赛应该是有韵律性和音乐性的。 这种情况下我会想:“这就是我想要的。我希望这一切能继续下去。”我甚至会从心底支持我的对手…… 在这样特别的时刻,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比赛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然而不知为何我却感觉不到竞争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竭尽全力,拼命奔跑,然而我却没有一点难受的感觉。 比赛进程非常快,以致每个假动作,每次截球,每次传球都出乎意料,然而我对一切都不感到意外。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多次领略到了感动和快乐的心情。然而只有在上述时刻,我才有那种脊椎阵阵激灵的感觉。 (这种魔法时刻)是如此甜蜜。对它的期待成了我走入赛场的最大动机…… 有那么几次当比赛进行到这种特别的程度,我几乎不再关心比赛的输赢了。即使我们输了,我仍然会心情舒畅,情绪高涨,感觉自己如同自由高飞的鹰一般。 ——《恢复呼吸:一位固执己见者的回忆录》; 比尔·拉塞尔 艺术表达 音乐家们也曾提起过,在一些奇妙的时刻,乐队所有成员集体超脱了个人的自我意识,合而为一,如同一位音乐家在演奏所有的乐器。 音乐家们说这种特别的时刻是无法设计的。只有在每位演奏者都停止自觉的努力并放弃自我的需要,不再刻意控制时,这样的情形才会出现。在这样奇妙的时刻,音乐上升到了精神的层面,而演奏者和听众都能从中得到激动人心的感受。 本能的创作 肖邦的创作总是本能而奇迹般地降临。他从未刻意求之,也不曾预料过。音乐常常突然地落到他的钢琴上,是那么完整,那么崇高。有时音乐会在他散步的时候来临,在他的脑子里歌唱,这时他就会迫不及待地用钢琴将它弹奏出来。 他整日整夜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呜咽着,走动着,折断了一支又一支笔,一个音节会改上一百遍,写了又划,划了又写。第二天,他又以一种细致而不顾一切的坚持开始了创作。完成一页乐章他会花上六个星期。这时他终将一开始就记录下来的乐章写出来。 ——法国小说家乔治·桑(1904…1876),如是谈肖邦 信手拈来 很难解释一切进展顺利的情景。当我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我会问自己:“这都是谁写的?”接着我便告诉自己:“不是我。我都不知道它从何而来?”然而我确实认识它……一切仿佛都信手拈来。 ——百老汇剧作家尼尔·西蒙(1927…) 激动人心的芭蕾 在那些一切都进展顺利的绝妙时刻,芭蕾对我来说是如此简单。我对自己说:“上帝,这太容易了。”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完全集中精力,排除一切外在的干扰。因此我一上台,就会全神贯注。此后一切都是本能的表演了。 ——美国芭蕾舞演员爱德华·维莱拉(1936…) 欢 乐 在一个创作的时刻……诗人的灵感仿佛源源不绝……这种状况是快乐的……其间诗人感到自己整个人仿佛被放大了,可以完整地享受他日常生活中只能零零碎碎地享受的东西。 ——英国诗人保拉(1898-1971) 喜 剧 若你把观众逗乐了,你会得到纯粹的快乐……就好像你属于获胜的一方,而且知道自己表现得很好。当你自在地发挥着,当观众大笑不绝,你无拘无束地调整着搞笑的时机……仿佛时机是整个世界的韵律。 ——美国喜剧表演艺术家鲍勃·霍普(1903…) 涨 潮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哈利·塞克森特米哈利博士一直在研究一种他称为“涨潮”的体验。他说“涨潮”是一种专注和迷恋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一端是枯燥,另一端则是焦虑。  
第7章 至高表现(3)
也就是说,当人们处于“涨潮”状态时,会非常专注而快乐地投入到自己从事的活动,以致不会觉得枯燥、焦虑、害怕,也不会受自我意识的困扰。 啊呀,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并非什么“涨潮”状态。塞克森特米哈利博士认为,很多人的生活就是做自己不喜欢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