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页)
死在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刻,然而留下来的人却连新国度的边也没有摸到。
叶开穿过人群,坐上了官轿,随即离去。
对记者们来说,今天的收获足可以称得上满载而归,可以选取的素材简直太多了,总之,这个总督跟之前接触到的所有人清朝官员都不一样,谦和,涵养,智慧,果敢,是叶开留给外国媒体的第一印象,并且热衷新事物,光这一点,就值得大书特书。
下午的新闻发布会叶开没有出席,有天津本地官在,效果已经足够了,他也没必要亲自到场,作为一省最高军政民政首脑,总要有一点必要的威严,不然,办起事来还真会有些拖沓和掣肘。
发布会一直开到了傍晚,中外记者汇聚一堂,几个颇为尖锐的问题让官员们面面相觑,只好硬着头皮进行下去,谁让这是总督大人的死命令,不能不来,更不能不说。
晚上,回到驿馆之后的叶开也没有闲着,他要把这件天的事稍加润色后报告给载沣,特别是那桐的死和议员对铁路大臣的弹劾,此前,因为叶开成功平息了骚乱,北京方面给出的反应就很积极,不过,有了这两颗巨石落地,相信那边会再生起一片轩然大波来。
还有一件事,叶开也不能忘了,新任总督端方后天将会抵津,这也就意味着短暂的总督生涯即将终结,他需要抓紧这为数不多的天数,下好最后一步棋。
第一百一十章 第四镇
天津,马厂,北洋军第四镇驻地。
清晨,叶开驱车来到了这座几十里外的陆军军营,巡视的消息没有提前通知任何人,身边跟着的也只有韩春儿和几个总督府的随员,如此轻装简便,自然没有引起旁人的注意。
当总督大人突然莅临的消息传来时,军营的高层陷入了久违的慌乱,而作为一镇之长的统制吴凤岭也有些摸不着头。
就在五分钟前,他还为这位陌生来客的身份推敲不定。
“禀报统制大人,良弼来了。”
军务兵向吴凤岭报告,吴凤岭却皱着眉头一时没有想起来这个名字是谁。
“良弼?哪个良弼?”
“就是那个新任的护理总督良弼。”
吴凤岭拍了拍光秃秃的前脑勺,恍然大悟,“我知道了,就是那个最近才从京城里派出来的。”
直隶总督有节制北洋军京畿两镇的权力,不管是不是代理,代理多久,都是确凿无疑的顶头上司,吴凤岭不敢怠慢,马上吩咐下去,整顿军队,迎接总督的视察。
新军的反应速度的确不满,在叶开到达检阅台之前,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一万多名士兵已就经整整齐齐列装好,安静等待着上峰的巡视。
“吴统制治军有方啊,这些兵士少说也有上万人吧,金戈行伍,俨有雷霆之势,真乃雄兵天降!”
瞅了几眼,叶开就没了兴趣,目光从队伍上挪开,对着身旁的吴凤岭客客气气的说道。
“良大人过奖了,过奖了,这些都是袁大帅带出来的兵,都是袁大帅的功劳。。。。”
吴凤岭正得意忘形,很快意识到自己刚才失了言,急忙闭上嘴,脸色发窘,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他们还可以靠着袁大帅的庇荫,耀武扬威,但仅仅不到半年,前者已经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正所谓树倒猢狲散,现如今,袁世凯这三个字恐怕成为人尽皆知的官场禁忌。
“袁大帅?你们的袁大帅也是朝廷的官,所以这兵归根结底还是朝廷的兵,主次不能乱了,吴统制,你说是不是呢?”
叶开旁敲侧击,用一种很含糊的言辞定性道,并没有继续追究后者的失言之罪。
“是是是,良总督所言极是,不管是袁大帅,还是卑职,都是朝廷的人,兵也是朝廷的兵。”
吴凤岭一听这话,如蒙大赦,急忙迎合道。
叶开暗自冷笑,他可不是来当和事老的,此行另有目的,先礼后兵,可一向是中国人的惯例。
目光扫了扫吴凤岭,这位北洋第四镇的最高长官,个子不高,相貌普通,却被人称为袁世凯心腹中的心腹,信任程度甚至比北洋那三位龙虎狗还要深的多,他不仅是袁世凯一手提拔上来的,本人还是袁世凯家佣人的子弟,曾作为后者的随身护卫,出征朝鲜,既有亲缘,又有赏识之恩,这关系堪称铁打铜铸的。
“吴大人,我听说朝廷派遣了军谘官到北洋六镇,行使指挥调兵之责,与统制互为辅佐,谓为第二长官,为何本督没有看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