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1/4 页)
明了支持袁绍做盟主。现在因为一点动静,袁绍就快要翻脸了,看袁绍的神情,分明是怀疑王灿,害怕王灿担任盟主,影响到了袁绍。
“王大人,你说吧,我支持你哦。”
袁术身后,第二列,坐在壮汉身旁的青年大吼一声,眼中带着浓浓的期待。
这青年昨夜见识了王灿烧毁董卓的信,诛杀董卓的使者,手段高明,杀伐果断,心中对王灿升起了一抹钦佩,见袁术支持王灿,也大吼一声。
“伯符,你怎的如此莽撞。”
青年旁边,壮汉低喝一声,瞪了青年一眼,示意青年不要说话。
袁术听了之后,却是阴测测的笑了笑。
这小子,很不错,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
袁术笑得正欢,袁绍却是脸色阴沉得快要滴出水来,一双漆黑的眸子滴溜溜直转,眸子中闪烁着冰冷的杀意。即使距离袁绍有些远,王灿也感受到袁绍整个人好似冰霜一样,浑身散发着一股冷意,让人难以接近。
其实,按照座次安排。
袁绍隐约已经有了盟主之势,然而名不正,言不顺,不论如何,袁绍都必须把盟主的位置拿出来公选,让所有的人选择他,袁绍才能名正言顺的发布号令,只是袁术这一搅和,使得袁绍心中的计划落空了。
曹操下方,孔融也是不怕事的主儿。
他也说道:“为先呐,你是蔡伯喈的弟子,与卢植、王允、杨彪、马日磾等朝廷重臣关系匪浅,又是牧守一方的太守,我看你担任盟主也是绰绰有余的嘛,相信许多同僚对你担任盟主,还是很放心的。”
“孔北海,你?”
曹操目光瞅了孔融一眼,低声道:“这局面已经够乱的了,您这样横插一脚,不是使得局面更加不可控制了么?”
孔融低声道:“孟德,做人呐,行得正,坐得直,盟主本就是推举产生,谁不可担任,谁又能一定非要担任呢?”
曹操闻言,叹息一声,目光落在王灿身上,只能看王灿的决断了。
稳定!乱局!
全在王灿一念之间,就看王灿的野心了。
王灿扫了袁绍一眼,此时袁绍已经是面红耳涨,目光盯着孔融,眼中迸射出熊熊的怒火,有了袁术一个搅屎棍,居然又来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孔融,可恨,可恼。
“王太守,公路、文举(孔融字)都推举你担任盟主,你就屈就了吧。”
袁绍咬牙切齿,森冷的声音从牙缝中透露出来。
王灿叹息一口气,曾几何时,袁绍也称呼王太守了么?当局者迷,袁绍还真是被盟主蒙蔽了眼睛,看不清局面,看不清人了。他拱手说道:“诸公,请听我一言,王灿多谢后将军袁公路、北海太守文举公的青睐,推举王灿为盟主。但是,对于盟主一职,王灿是万万不敢想的,也不能担任的。”
“王太守,这是为什么呀?”
袁术身后,那青年再一次询问道。
壮汉低喝一声:“伯符,你若再乱说话,就不要跟在爹爹身边了。”
“哦,知道了。”青年非常不情愿的低下头,不说话了。
PS:四更之一,爆发了,收藏、鲜花、票票扔过来吧。
第四卷 攻克虎牢 第139章 王灿的肺腑之言
更新时间:2011…7…15 11:58:15 本章字数:2931
王灿朝青年笑笑,这青年有些莽撞,却不失为真性情。
清了清嗓子,王灿继续说道:“诸公,在座诸位都是王灿的老前辈,有声望,有能力,无不让人钦佩敬仰。如北平太守公孙将军,公孙将军是卢公弟子,出身名门,从一小吏做起,到朝廷的一方太守,驻守边关多年,作战勇猛,威震边疆,令胡虏闻风丧胆,着实令人心怀敬仰。”
公孙瓒闻言,也是得意的笑了笑。
公孙瓒不好其他,单单对胡虏之事,非常看重,自公孙瓒担任边关防守以来,多次主动出击,攻打匈奴、鲜卑,取得了不凡的战绩。王灿一句称赞的话,顿时让公孙瓒如同喝了蜜一样,通透舒爽,浑身愉悦。
王灿目光一转,看向一个身穿丝绸华服,发须皆白,相貌淡雅的老者。
这老者名叫陶谦,是徐州刺史。
王灿走到陶谦身旁,说道:“陶刺史德高望重,若是按照岁数排定,陶刺史都是王灿父辈、祖辈的人了,这样一个性格刚直,有高尚的节操的人,举孝廉,拜尚书郎。后迁幽州刺史,征拜议郎,继而作为